纱笼擎烛逢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
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朝。
波翻焰里元相激,鱼舞汤中不畏焦。
明日酒醒空想像,清吟半逐梦魂销。
纱笼擎烛逢门入,银叶烧香见客邀。
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朝。
波翻焰里元相激,鱼舞汤中不畏焦。
明日酒醒空想像,清吟半逐梦魂销。
诗中的意象丰富,描绘了一场生动的灯会景象。"纱笼擎烛逢门入",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展现了夜晚进入寺庙的情景,纱笼指的是遮光的帷幕,而擎烛则是手持蜡烛,这些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氛围。"银叶烧香见客邀"中,银叶可能指的是香炉或灯饰,通过燃烧香料来吸引游人。
接下来的"金鼎转丹光吐夜"和"宝珠穿蚁闹连朝"进一步描绘了灯会的盛况。金鼎与宝珠都是高贵的物品,这里用以形容灯饰之奢华,转丹可能指的是煮制仙丹的过程,而光吐夜则是对夜晚灯火映照的生动描述;穿蚁闹连朝,则是说这些珍贵的装饰在一连串的早晨中都被人们所欣赏。
"波翻焰里元相激"和"鱼舞汤中不畏焦"则通过对比冷热,描绘了水火并存的奇妙景象。这里的波指的是水波,而焰里可能是指灯光中的火焰;元相激或许是形容水火之间的互动之美;鱼舞汤中则是一幅生动的图画,展示了即使在沸腾的热水中,鱼也不畏烫伤。
最后两句"明日酒醒空想像,清吟半逐梦魂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放纵享乐的情怀。诗人可能是在描述自己参加完灯会后,在醉酒中幻想着各种画面,但随着酒醒,这些美好的回忆和梦境也渐渐消散。
总体而言,苏轼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祥符寺九曲观灯盛宴的感受,以及他对生活中的享乐与美好事物的热爱。
水落蒹葭,白露冷、长养横行之物。
夜雨疏灯照蜗涎,晓起枯黏满壁。
物色堪嗟,人情可慨,愁鬓添新雪。
飘然霞外,神仙真是豪杰。
故园酒熟鸡肥,相对青山,有约黄花发。
但得天恩容拂袖,眼底风波自灭。
宠辱闻惊,是非妄恼,胸次无毫发。
寸心皎皎,争光天上秋月。
大河南北,数千里、一望中原民物。
迤逦江山开锦幛,尽是名城坚壁。
楚汉纷争,曹吴割据,战甲明霜雪。
一时闲气,弄来有甚豪杰。
青春三月南征,柳色连天,满路花争发。
醉后彩毫吟丽句,不管古今兴灭。
圣主中兴,太平有道,德泽沾穷发。
何年沧海,钓竿时弄烟月。
紫殿宣麻,彤墀赐宴,仗钺专征。
看白日辞天,玄冬出塞,金戈寒映,宝剑雄鸣。
雪满居庸,山横碣石,北去龙沙几日程。
据鞍处,正旌旗蔽野,鼓角连营。丈夫有志功名。
好戡乱、扶危定太平。
况圣主恩深,清时望重,试凭全策,早下坚城。
王浚平吴,裴公破蔡,勋业真堪带砺盟。
登坛处,愿指麾诸将,一战功成。
青女惊蝉,素娥辞燕,又是华年荏苒。
绣阁前、依约见分明,翠袖轻匀霞脸。
夜深几度翩跹,乍见红玉,临风欲掩。
十二朱楼,肠断秋风,斗帐垂垂摇艳。
宝靥慵妆,佳人对镜,还把芳姿细念。
谁问种,自知名忍,揉碎瑶翻香滟。
绛树清歌欲罢,红儿百首才新赋,又恰是、两三黄蝶,映丹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