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犹宿师,论将不及我。
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
承明正须君,文字粲藻火。
自荐虽云数,留行终不果。
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锁。
新诗出谈笑,僚友困掀簸。
我欲歌《杕杜》,杨柳方婀娜。
边风事首虏,所得盖么么。
愿为鲁连书,一射聊城笴。
阴功在不杀,结草酬魏颗。
西方犹宿师,论将不及我。
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
承明正须君,文字粲藻火。
自荐虽云数,留行终不果。
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锁。
新诗出谈笑,僚友困掀簸。
我欲歌《杕杜》,杨柳方婀娜。
边风事首虏,所得盖么么。
愿为鲁连书,一射聊城笴。
阴功在不杀,结草酬魏颗。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内容充满了对军事策略和个人才华的自信,以及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开篇“西方犹宿师,论将不及我。”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军事才能的自信,认为在讨论用兵之道时,自己的见解超越他人。
接下来的“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则是说如果没有更好的策略,即使是临时起用的计谋,也可以考虑采纳。诗中“承明正须君,文字粲藻火。”一句,通过对“文字如火”的形容,表达了作者对于书信交流的重视,以及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愿望。
然而,“自荐虽云数,留行终不果。”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即便是多次自我推荐,也未能得到预期的结果。紧接着“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锁。”则是在表达作者即使到了老年,也还乐于讨论军事,并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承下去。
诗中的后半部分,“新诗出谈笑,僚友困掀簸。”描绘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场景,作者与朋友们通过诗歌交流,相互之间充满了欢乐。而“边风事首虏,所得盖么么。”则是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以及对于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取得成就而感到满足。
最后,“愿为鲁连书,一射聊城笴。阴功在不杀,结草酬魏颗。”一段,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还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于和平的向往。这里的“阴功”指的是无声无色的功绩,而“结草酬魏颗”则是比喻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报答对方的恩惠。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在军事、文学上的才华,还透露出他对于边疆战事的关心,以及对个人才能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