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阴积霰昧昏晨,身境长安学饿民。
仍掔菊英供醉嗅,还催朮煎镇眠呻。
碧山把臂原同调,黄土司脾谅有神。
寂寞城西几交旧,岁寒风义各相珍。
层阴积霰昧昏晨,身境长安学饿民。
仍掔菊英供醉嗅,还催朮煎镇眠呻。
碧山把臂原同调,黄土司脾谅有神。
寂寞城西几交旧,岁寒风义各相珍。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作,作者吴昌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困境中的生活情景和心境。首句“层阴积霰昧昏晨”形象地写出天气阴沉,雪花纷飞,连早晨都显得昏暗不明,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与迷茫。
“身境长安学饿民”一句,诗人自比为长安(古代京城,这里借指京城)的贫苦学子,表达了自己如同饥饿的百姓般在求学中挣扎的境遇。接下来,“仍掔菊英供醉嗅,还催朮煎镇眠呻”两句,通过摘取菊花来陶冶情操,用艾草煎汤来缓解病痛,展现了诗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和自我疗愈的方式。
“碧山把臂原同调,黄土司脾谅有神”运用象征手法,将朋友比喻为碧山,意即志同道合,共患难;而黄土则象征着土地的力量和生机,表达对友情和自然力量的信赖。最后,“寂寞城西几交旧,岁寒风义各相珍”总结全诗,感慨在寂寞的城西,那些曾经的知己,即使在困厄中,依然珍视着这份患难与共的友情,如同寒冬中的风义,更加显得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对友情的深深珍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瓯闽古夷服,无诸汉英雄。
秦鹿既已死,却辞隆准翁。
组练照海色,旌旗来故宫。
赫矣茅土业,大哉开辟功。
事往沧海变,龙飞霸图空。
昔日钓龙台,空馀江水中。
桂殿苔色古,空陵云气红。
朝夕卷寒潮,隐隐闻雷风。
登临毕馀景,感叹无终穷。
人中仪表黄东阿,华词藻辩如悬河。
秋波千顷挠不浊,但觉四坐春风和。
早年通籍丝纶阁,诏选儒臣拯民瘼。
百里柯亭栖凤鸾,一麾古郓翔雕鹗。
交陈百务情非愆,偶蹶霜蹄众所怜。
归来倅领文翁铎,回首伤心叔夜弦。
朝夜开卷披光彩,一似骊珠照沧海。
弟子谁为宋玉招,故人独有山公在。
愁来翘首怅东津,海水潺潺海上昏。
惟有白云山万叠,百年从此忆清尘。
疏楼压渚玻璃光,玉沙粼粼生象床。
回唐杂华结春雾,江女濯锦胭脂香。
东风夜入蒲芽紫,暖绿摇空一千里。
倚极青阑泛滟明,并刀剪得银河水。
水穷云阙露微岚,远碧斜飞十二帘。
日晚愁吹箫底月,小龙行雨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