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提刑久善·其一》
《挽李提刑久善·其一》全文
宋 / 史尧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绝知嗣法一枝香,作意开堂嗣雪堂。

早悟锥沙传笔画,旋收珠玉入诗囊。

卷藏人閟龙蛇字,炳蔚家馀虎豹章。

衣钵两郎公不恨,班班文物未凄凉。

(0)
注释
嗣法:继承师法。
开堂:开设讲堂。
雪堂:指有学问或声誉的学派。
锥沙:比喻微小的基础或技艺。
笔画:书法的基本元素。
珠玉:比喻珍贵的文学才华。
诗囊:比喻诗人的才思宝库。
閟:收藏。
龙蛇字:形容书法笔势生动。
虎豹章:象征家族荣耀的纹章。
衣钵:指师徒间的知识和技艺传承。
两郎公:指两个继承人。
班班:分明的样子,形容文物众多。
文物:古代的文化遗产。
翻译
深知继承师门一缕香火,有意开设讲堂延续雪堂风范。
早早明白用微小的锥沙传授书法技艺,迅速收集精华投入诗歌创作的宝库。
珍藏的书籍中隐藏着龙蛇飞舞的文字,家族的荣耀如同虎豹纹章般显赫。
衣钵传人两位郎君并无遗憾,因为丰富的文化并未衰落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尧弼的作品,名为《挽李提刑久善(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或师长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表示赞赏。

“绝知嗣法一枝香”,表达的是对某位文人继承古代文学艺术的高度评价,"一枝花"常用来形容文艺之美妙,这里的"嗣法"则是指继承古人的文化艺术。

“作意开堂嗣雪堂”,这里的"作意"应为"造意"或"作业"之误,意指建立文学成就。"嗣雪堂"可能是某个文人或学派名称,或是一个虚构的地方,代表着高洁和纯净的文化修养。

“早悟锥沙传笔画”,"锥沙"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诗词中的对仗工整,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某位文人的早慧和艺术造诣的赞赏。

“旋收珠玉入诗囊”,这里的"旋收"意味着迅速地将美好的东西搜集起来,"珠玉"比喻精美的文学作品,而"诗囊"则是指用以盛放珍贵物品的袋子,比喻文人的心中或作品集中。

“卷藏人閟龙蛇字”,这里的"卷藏"意味着隐藏或收藏,"人閟"可能是某位文人的名字或代称,而"龙蛇字"则形容文学上的雄浑和变化多端。

“炳蔚家馀虎豹章”,这里的"炳蔚"形容文学作品的光辉灿烂,"家馀"可能是某个家族或文人的代称,而"虎豹章"则比喻坚强有力的文学风格。

“衣钵两郎公不恨”,这里的"衣钵"和"两郎公"都应为人名或代号,表达的是作者对他们在文化上的贡献表示无悔。

“班班文物未凄凉”,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这些文学艺术成就并没有被世人遗忘,而是依然光耀的意思。"班班"形容事物的整齐有序,"文物"指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而"未凄凉"则意味着还很受人尊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朋友或师长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表示赞赏,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文化遗产依然传承的喜悦。

作者介绍

史尧弼
朝代:宋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
猜你喜欢

最高楼

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

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也谁料、春风吹已断。

又谁料、朝云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

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

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0)

临江仙·其一合江放舟

送我南来舟一叶,谁教催动鸣榔。

高城不见水茫茫。云湾才几曲,折尽九回肠。

买酒浇愁愁不尽,江烟也共凄凉。

和天瘦了也何妨。只愁今夜雨,更做泪千行。

(0)

念奴娇.题马嵬图

蜀江城远,想连云危栈,接天穷处。

惆怅烟尘回首地,双阙觚棱犹故。

龙扈星联,羽林风肃,未放鸾駣去。

不堪掩面,泪沾宸袖如雨。

底事当日昭阳,吹羌鸣羯,涴却霓裳舞。

三十六宫春满眼,曾把色嗔香妒。

芳草埋情,飞花陨怨,翻被蛾眉误。

画图惊见,黯然魂断今古。

(0)

寒食游九仙乌石二山

城中无事喜寻山,千里提封并海宽。

宾客相从筵既冷,士民同出食犹寒。

芳园病叶堆何限,古院闲花落几般。

谁道异乡多感慨,登临迟却十年官。

(0)

入涌泉道中·其七

告老清朝分自安,从今荣悴不相关。

有愁方见田家乐,无事才知钓叟閒。

世故要看终始后,人生未免是非间。

妇坟更在公茔侧,一舸夷犹遂往还。

(0)

与伯常会宿宿猿洞

双塔和云宿翠屏,梦魂千里到禅扃。

还教画手添新意,一簇林猿伴二星。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