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流稳信竹龙驱,声激清虚入耳孤。
此窍可消诸念妄,一丸长跃半空珠。
挂瓢舀水应知味,就壁龛碑不用玞。
谁谓佛灵占有验,殆于儿戏果何殊。
溪流稳信竹龙驱,声激清虚入耳孤。
此窍可消诸念妄,一丸长跃半空珠。
挂瓢舀水应知味,就壁龛碑不用玞。
谁谓佛灵占有验,殆于儿戏果何殊。
这首诗名为《跳珠轩》,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溪流中竹龙驱动产生的清澈水流声,形象地表达了心境的清净与超脱。"溪流稳信竹龙驱,声激清虚入耳孤",写出了竹龙引导溪流的场景,声音虽孤独却清脆悦耳,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此窍可消诸念妄,一丸长跃半空珠",这里的"窍"可能指的是心灵的洞见,诗人认为这种清流的声音可以消除杂念,仿佛一颗明珠在半空中跳跃,象征着精神的觉醒和净化。
接下来,诗人以"挂瓢舀水应知味,就壁龛碑不用玞"来进一步阐述,意为即使是最简单的动作如舀水,也能品味到生活的真谛,无需追求世俗的华丽。"玞"指美石,这里暗喻繁琐的物质追求。
最后两句"谁谓佛灵占有验,殆于儿戏果何殊",诗人质疑那些看似神圣的佛灵验证是否真的高明,他认为这些可能就像儿童的游戏,没有什么区别,暗示了对世间虚幻的认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溪流与竹龙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净化和生活真谛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世间繁华的淡然态度。
牧溪画龙如草书,健笔挥霍相纷挐。
岂知灵物自变化,神气风霆行六虚。
早春并命拜南宫,日日承宣在掖东。
奏对总称人似玉,追趋偏感鬓如翁。
考文虎观瑶编合,赐馔龙庭绮席同。
共沐恩波向三月,敢将衰朽附群公。
旷子南园清夜游,忆曾放棹过中洲。
花间吹笛啼青凤,竹底烧灯走翠虬。
一月醉来浑不醒,十年老去谩多忧。
庭前想见青青树,依旧梅花满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