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王孙·其七》
《忆王孙·其七》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词  词牌: 忆王孙

上阳宫里断肠时。春半如秋意转迷。

独坐纱窗刺绣迟。泪沾衣。不见人归见燕归。

(0)
翻译
在上阳宫中独自悲伤的时候。
春天过半却感觉如同秋天,心情更加迷茫。
注释
上阳宫:唐代皇宫名,位于长安。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绞。
春半:春季中期。
意转迷:心情变得困惑、迷茫。
独坐:独自坐着。
纱窗:薄而透光的窗户。
刺绣迟:做刺绣的动作缓慢。
泪沾衣:眼泪打湿了衣服。
人归:亲人或爱人归来。
燕归:燕子归巢,象征着季节更迭和离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名为《忆王孙(其七)》。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属于词坛后期的一种抒情体裁,其特点在于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

诗中“上阳宫里断肠时”一句,设置了一个意象丰富的场景。上阳宫作为帝王后妃居所,常被用来比喻皇室或贵族生活。而“断肠”二字,则传达了一种极度哀伤的情绪,这里是指心如刀割,悲痛难以自已。在这里,诗人通过对上阳宫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失去的一段往昔美好生活的深深怀念。

“春半如秋意转迷”一句,通过季节的对比突出了心境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春天应该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时候,但诗中却说“春半如秋”,这意味着即便是在生机盎然的春日,作者的心情也如同深秋般萧瑟和迷茫。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也暗示了一种时代的衰败与个人的命运多舛。

“独坐纱窗刺绣迟”一句,更是将这种哀伤之情推向了高潮。在一个空旷寂寞的空间里,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纱窗前,手中拿着针线做着精细的刺绣工作。这里的“迟”字,不仅形容时间的流逝,更暗示了一种心不在焉、精神涣散的状态。

“泪沾衣”则是对上述情感的直接表达,泪水湿透了衣衫,这种强烈的情绪波动已经难以抑制。诗人在此通过泪水与衣物的接触,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心如止血、哀伤至极的画面。

最后两句“不见人归见燕归”则是对孤独和无尽的怀旧之情的总结。在这里,诗人的目光中已不再有亲朋好友的身影,只剩下了来去自由的燕子,这种反差强烈地凸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孤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展现了一幅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的历史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个人的哀伤情绪与深沉的时代感慨。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四

旋绕黄芽叶叶齐,登盘春菜脆玻璃。

北人自只夸安肃,不见三台绿满畦。

(0)

尹太守遗爱祠二首·其一

山自苍苍水自深,贤侯遗爱可胜吟。

至今一个祠前月,犹照当年抚字心。

(0)

别邹汝愚谪雷州某所吏目五首·其一

识君未三月,别君遽万里。

自疑非丈夫,泪落不能止。

(0)

送江侍读封王便省

捩舵移船捷有神,黄头亦是锦缠身。

百年最幸为天使,万喜无过见老亲。

在椟几行金沆瀣,照人两面绣麒麟。

知君满作南游兴,只恐君王问侍臣。

(0)

咏鱼枕灯

火树千枝总不如,莹然光彩透冰壶。

共言鱼枕春裁玉,忽讶龙涎夜吐珠。

云母屏开云影动,水晶帘展水纹铺。

香罗万眼誇吴市,琐细空劳咏石湖。

(0)

云间曹宪副时中梦予抱病作诗见及有可惜中兴天下计独留忠鲠老东吴之句因酬之

五湖三泖梦相通,知是平生气味同。

抱病不应如献可,解嘲那复似扬雄。

自惭杞国忧天计,谁办咸池捧日功。

多谢青山不吾负,朝朝长对白头翁。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