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山中日已昏,一声寒犬出孤村。
青苔满地无人迹,风落残花闭洞门。
行到山中日已昏,一声寒犬出孤村。
青苔满地无人迹,风落残花闭洞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山中景象。诗人徐熥在黄昏时分行至山中,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的静谧与深邃。
首句“行到山中日已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黄昏时分的山林,光线渐暗,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一声寒犬出孤村”一句,以“寒犬”的叫声打破了山中的寂静,这一声犬吠仿佛是孤独的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增加了环境的冷清感,同时也暗示了居住在此的黄逸人的隐居生活。
“青苔满地无人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静寂。青苔生长于湿润之地,满地的青苔不仅说明了此处少有人来,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自然变迁。这句诗通过“无人迹”三个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黄逸人居住环境的描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最后一句“风落残花闭洞门”将画面推向高潮。微风吹过,带走了山中残存的花朵,这些凋零的花瓣如同时间的碎片,轻轻飘落在洞门前。洞门紧闭,似乎象征着黄逸人内心的封闭或是对外界世界的隔绝。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即生命与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体与外界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黄昏时分的静谧与寂寥,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独特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君不见邯郸道上屠狗儿,纵博不知岁月驰。
买酒放歌人不齿,一言许诺轻生死。
又不见长安城中车马客,揖让宛若稷与契。
一朝得君固权宠,回视同袍生胡越。
胡越南北路不通,乃今共舟复同籍。
眼前浪起不相容,遂觉茫茫天地窄。
我歌行路难,使君心无欢。
寥寥古道几时还,愿随四老卧商山,白首茹芝无祸患。
紫台山形若匏仆,紫台山下竹无数。
四时苍翠拂檐楹,云是山人栖隐处。
我家相距十馀里,文笔山前义溪浒。
种得萧萧玉万竿,也学山人开别墅。
有时山人过我游,坐看繁阴满窗户。
夜静林间酒半醒,凤凰蹴落枝头露。
有时我棹紫台舟,六月炎云不知暑。
膝下弹琴曲未终,鹧鸪啼落江边雨。
两家景物向来同,十载萍踪何处所。
高人为写石上枝,恍惚犹谐梦中趣。
他年烟水觅长竿,挥毫指点山前路。
佐郡辞簪绂,移居远市廛。
楼高饶爽垲,地癖喜幽便。
芳树层檐合,嘉蔬隙壤连。
承颜倾孝敬,视膳沃肥鲜。
制锦声华满,分符惠化传。
舆谈誇息驾,醇饮愧张筵。
缱绻情弥厚,殷勤意更专。
铨曹行考绩,未许赋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