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箸苍山之骨,雪压老松之颠。
形气清而有像,心迹泯而亡缘。
诸尘不受,一印周旋。大大小小兮方方圆圆。
神观湛湛,和气津津。玉涧流月,琼林发春。
恰恰相融也何此何彼,堂堂不在也夺境夺人。
寒箸苍山之骨,雪压老松之颠。
形气清而有像,心迹泯而亡缘。
诸尘不受,一印周旋。大大小小兮方方圆圆。
神观湛湛,和气津津。玉涧流月,琼林发春。
恰恰相融也何此何彼,堂堂不在也夺境夺人。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九十三)》。诗人以寒山、白雪、老松为象征,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深邃的画面。"寒箸苍山之骨,雪压老松之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的坚韧与松的傲骨,暗示了禅者的内心世界清净无垢,超脱世俗。
"形气清而有像,心迹泯而亡缘",进一步揭示禅者内心的空灵与超然,不执着于外在形迹,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诸尘不受,一印周旋",表达了禅者不受外界干扰,自在应对一切的智慧。
接下来的诗句"大大小小兮方方圆圆",运用叠词描绘了禅境的包容与广大,"神观湛湛,和气津津"则赞美了禅者的内心宁静与和谐。"玉涧流月,琼林发春",以自然景象比喻禅者的内在光明与生机。
最后两句"恰恰相融也何此何彼,堂堂不在也夺境夺人",表达了禅者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以及其人格魅力超越了环境与他人的界限。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禅者的修行境界和精神风貌。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