埽花虽恨夜来雨,把酒却怜晴后寒。
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
埽花虽恨夜来雨,把酒却怜晴后寒。
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名为《阑干》。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
“埽花虽恨夜来雨,把酒却怜晴后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夜晚降临的雨水有一种复杂的情感。虽然春夜的细雨可能会损害到刚开放的花朵,给它们带来一些伤害,但同时,这场雨也洗净了尘埃,使得之后的晴朗天气中带有一丝凉意,似乎让人感到了一份清新和怜悯。在这里,“埽花”指的是春天开放的花朵,而“把酒却怜晴后寒”则是诗人在享受着雨后的清冷空气,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凉意,似乎是在用酒来温暖自己,也是一种对生活细腻体验的展现。
“吴质谩言愁得病,当时犹不凭阑干。”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关心和对往事的回忆。其中,“吴质”是诗人朋友的名字,而“谩言”则指的是闲聊或无意中说出的话语。这里,诗人因为朋友的一番话而感到愁绪,甚至因之生病。这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情感细腻,对朋友间交流非常在意。而“当时犹不凭阑干”则是说即便是在过去的时光里,诗人也不愿意倚靠栏杆(通常指的是园中或宅邸中的围栏),这可能是一种隐喻,表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逃避心理,他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