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禅伏虎处,遗迹在涧西。
岩翠多冷光,竹禽无惊啼。
僧楼满落叶,幽思穷扳跻。
穿林日堕规,泉咽风凄凄。
老禅伏虎处,遗迹在涧西。
岩翠多冷光,竹禽无惊啼。
僧楼满落叶,幽思穷扳跻。
穿林日堕规,泉咽风凄凄。
这首诗描绘了理安寺的静谧与深邃之景,诗人厉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寺庙周围自然环境的幽静与禅意。
首句“老禅伏虎处”,开篇即点明了寺庙的历史悠久与神秘氛围,暗示着这里曾是高僧修行之地,伏虎传说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接着,“遗迹在涧西”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寺庙西侧的溪涧,暗示着历史的痕迹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岩翠多冷光,竹禽无惊啼”两句,通过“岩翠”、“冷光”、“竹禽”、“无惊啼”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僧楼满落叶,幽思穷扳跻”描绘了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落叶覆盖的僧楼,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气息,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而“幽思穷扳跻”则表达了诗人深入探索、思考的渴望,以及对禅宗智慧的追求。
“穿林日堕规,泉咽风凄凄”最后两句,以“穿林”、“日堕规”、“泉咽”、“风凄凄”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降临后的寂静与肃穆,泉水似乎也在低吟,风声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接近自然与内心深处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理安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对禅学智慧的深刻感悟。
名教久沦替,榛蔓沿黉宫。
乡祀古所重,论定百年中。
庶几光俎豆,足与震鼓钟。
云何僣且滥,势利纷交讧。
沮丧诗书气,彫残礼乐容。
遂令贤杰辈,避地羞雷同。
近者更侈炫,郡邑淆所从。
典司罔稽覆,名籍滋混蒙。
峨峨三钜公,茂苑挺英踪。
齐鸣朝阳凤,并跃云津龙。
末运丁板荡,屹如鼎足重。
丘山既合响,至今阙瞽宗。
小子仰典型,桑梓维敬恭。
清议永不磨,地以人斯崇。
颓波存砥柱,后起当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