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薄慵梳十八鬟,梦回谁与说双鸾。
鹅儿酒嫩堪成醉,云母屏凉不障寒。
芳草都从行处长,春山岂是画时残。
金鱼笺纸回文句,昨夜灯前仔细看。
力薄慵梳十八鬟,梦回谁与说双鸾。
鹅儿酒嫩堪成醉,云母屏凉不障寒。
芳草都从行处长,春山岂是画时残。
金鱼笺纸回文句,昨夜灯前仔细看。
这首明代居节的诗《无题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闺中女子的生活画面。首句“力薄慵梳十八鬟”,通过女子懒于梳理繁复的发髻,展现了她的慵懒和内心的闲适。次句“梦回谁与说双鸾”,暗示了她可能在梦中寻找倾诉的对象,但现实中无人能解其心事。
“鹅儿酒嫩堪成醉”描绘了美酒的醇厚,可能是女子在寂寞中借酒消愁,暗示了她情感上的空虚。“云母屏凉不障寒”则写出了环境的清冷,即使屏风也无法抵挡内心的孤寂。
“芳草都从行处长”运用了象征手法,芳草随人的足迹生长,寓意女子的思念之情如草般蔓延。“春山岂是画时残”进一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春山之美并非画家所能完全捕捉。
最后两句“金鱼笺纸回文句,昨夜灯前仔细看”,女子在灯下细细品味回文诗,这种复杂而富有韵味的文字游戏,或许能暂时转移她的思绪,但也反映出她对文字寄托情感的深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闺女子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朝退几少閒,虚斋坐斐榻。
雨师奏其能,烦暑清六合。
尘嚣此焉浣,祈岁予心惬。
蕉窗绿荫稠,岂用文绮杂。
人鲜俗虑对,境有清景答。
潇洒靡不宜,此际兴无乏。
目谋足空濛,耳观犹飒沓。
檐溜与溪烟,远近一时纳。
问我何所营,书史堪涉猎。
不似夏初时,殷忧在眉睫。
九秋悲气谁相逼,秋树秋风岂尽极。
红叶阶前作意吹,白云天外何心织。
寒山犹贳爽情来,落木欣依炎野侧。
山有木兮木有枝,新枝可悦旧谁忆。
清晓愁闻肠断声,黄花畏见空庭色。
惜吾不见庭中人,频年血泪徒沾臆。
身同落木几萧凄,心与寒山尝拂拭。
秋意还从物象分,秋怀尽使时光得。
荷衰菊盛理当然,露白葭苍人可即。
稍需东月吐西华,此时再讨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