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刘君俞游华严寺谒文禅师·其一》
《和刘君俞游华严寺谒文禅师·其一》全文
宋 / 李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华严法界出诸天,帝网重重绝世缘。

昔有高僧开宝刹,今留飞阁耸琼田。

身游色相无穷境,心悟虚空不住禅。

碧眼胡人香一炷,分来今欲对师燃。

(0)
注释
华严法界:华严宗的宇宙观,象征佛法无边。
帝网:比喻佛的广大法力和无数化身。
绝世缘:隔绝世俗的缘分,指超脱尘世。
高僧:修行有成的高德僧侣。
宝刹:珍贵的寺庙,指佛教圣地。
飞阁:凌空而建的楼阁,形容建筑壮观。
琼田:仙境般的园林,形容环境优美。
色相无穷境:色彩和形象构成的无尽世界。
虚空不住禅:空无一物的禅定,不执着于任何事物。
碧眼胡人:指外国人,古代中国对西方人的称呼。
香一炷:点燃的一柱香,象征虔诚和敬意。
师:指尊敬的老师或导师。
翻译
华严法界超越众天,帝宫般的重重世界隔绝尘世情缘。
昔日有位高僧开创宏伟寺庙,如今仍留存着飞翔楼阁耸立在仙境般的园林。
身心沉浸在无尽的色相境界中,心灵领悟到空无一物的禅定真理。
碧眼的胡人点燃一柱香,此刻他想与尊师共享这缕香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高僧在华严寺中修行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佛教禅定境界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华严法界出诸天,帝网重重绝世缘”两句,设置了一个宏大无边的宇宙背景,"华严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理想境界,而"帝网"则喻示了一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联系和束缚。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间烦恼的向往。

“昔有高僧开宝刹,今留飞阁耸琼田”两句,引出了历史时空的深度。"昔有高僧"让人想象到过去有位修行高深的僧侣,而"今留飞阁耸琼田"则是对现实景观的描写,通过对比,强化了时间流转与永恒不变之间的对比。

“身游色相无穷境,心悟虚空不住禅”两句,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身游色相"是指肉体在物质世界中的移动,而"心悟虚空"则是精神层面的解脱和觉醒。"不住禅"意味着一种超越具体地点的禅定状态,是对禅修境界的一种描绘。

最后两句“碧眼胡人香一炷,分来今欲对师燃”则让人联想到一个外国僧侣(碧眼胡人)在进行一种仪式,"香一炷"是时间的流逝,而"分来今欲对师燃"则是在表达对佛法的传承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华严寺的描写,以及与之相结合的人物活动,展现了一个既富有历史感又充满哲理思考的空间。诗人在此过程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理解和内心世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描绘,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探索与超越。

作者介绍

李复
朝代:元

猜你喜欢

次韵参寥师寄秦太虚三绝句,时秦君举进士不得·其二

一尾追风抹万蹄,昆崙玄圃谓朝隮。

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

(0)

游卢山,次韵章传道

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

出入岩峦千仞表,较量筋力十年初。

虽无窈窕驱前马,还有鸱夷挂后车。

莫笑吟诗淡生活,当令阿买为君书。

(0)

孤山二咏,并引·其二竹阁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0)

濠州七绝·其五虞姬墓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0)

念奴娇·其一

郊原浩荡,正夺目花光,动人春色。

白下长干佳丽最,寒食嬉游人物。

雾卷香轮,风嘶宝骑,云表歌声遏。

归来灯火,不知斗柄西揭。

六代当日繁华,幕天席地,醉拍江流窄。

游女人人争唱道,缓缓踏青阡陌。

乐事何穷,赏心无限,惟惜年光迫。

须臾聚散,人生真信如客。

(0)

和王道父山歌二首·其一

东家娘子立花边,长笑花枝脆不坚。

却被花枝笑娘子,嫁期已是蹉春前。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