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高掠二山名,千载谁云道义轻。
岳府柏林风雨夜,琅然犹带读书声。
师生高掠二山名,千载谁云道义轻。
岳府柏林风雨夜,琅然犹带读书声。
这首诗是王奕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名为《孙明复石守道祠堂》。通过对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刻感悟和崇敬之情。
“师生高掠二山名,千载谁云道义轻。”
这里,“师生”指的是古代的先师与后学,他们共同将“二山”的名字传扬至今。诗人通过这个细节,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其精神遗产的尊崇,同时也抒写了时间流转中的历史评价问题——即便是那些名声显赫的人物,其道德价值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又有谁能准确评说其轻重呢?
“岳府柏林风雨夜,琅然犹带读书声。”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之夜,岳府(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人物的宅邸或祠堂)的柏树林中依旧回荡着读书的声音。这里的“琅然”形容声音的清脆而悠长,“犹带读书声”则表明即便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那读书声也仿佛仍在耳边,彷彿不绝。这不仅是对安静学习氛围的描绘,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即使在困境中亦能发光发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遗迹和深邃学问的抒写,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道德和学术价值的珍视,以及面对时代变迁时保持的坚守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