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久旱祷雨有应》
《久旱祷雨有应》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利珰凿地脉,名山不能云。

关市纷豺虎,戾气彻苍旻。

去年六月书不雨,迨今河汉飞红尘。

昔闻土养人,今见人食土。

饥来去何之,凄凉空败堵。

父子忍仳离,白骨暴如莽。

饿夫十八万,枵然聚畿辅。

路逢榷利人,不言而敢怒。

我皇恻恻躬祷桑,以实不以文煌煌。

釐弊无异除新法,剔奸何啻烹弘羊。

颂声成轰雷,喜气成灵澍。

虽然草始青,鼓腹若大餔。

家家机杼鸣,处处禾黍布。

公家固不贫,万里尽外库。

君不见从来大乱兴,每自荒年起。

民饥则流流则聚,一夫揭竿大事圮。

迩来景象亦如此,不有甘霖胡恃矣。

(0)
鉴赏

这首诗《久旱祷雨有应》是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描绘长期干旱导致的民生疾苦,以及最终得到雨水滋润后的欣喜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首句“利珰凿地脉,名山不能云”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地脉干涸,名山也失去了往日的云雾缭绕,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极度恶化。

接着,“关市纷豺虎,戾气彻苍旻”进一步渲染了社会环境的恶劣,比喻为豺虎横行,戾气弥漫,天空也仿佛被这种负面能量所充斥,预示着社会动荡不安。

“去年六月书不雨,迨今河汉飞红尘”描述了长时间的干旱,连天上的银河都仿佛化作了飞扬的红尘,形象地表现了干旱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之长。

“昔闻土养人,今见人食土”对比强烈,从前土壤滋养人类,如今却有人不得不吃土求生,反映了社会危机的严峻性。

接下来的几句“饥来去何之,凄凉空败堵。父子忍仳离,白骨暴如莽”描绘了人们在饥饿面前的无奈与痛苦,亲人被迫分离,尸体暴露荒野,展现了一幅悲惨的社会图景。

“饿夫十八万,枵然聚畿辅。路逢榷利人,不言而敢怒”描述了大量饥饿的人群聚集京城,面对那些谋取私利的人,人们虽未言明,但内心充满了愤怒。

“我皇恻恻躬祷桑,以实不以文煌煌”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亲自祈祷求雨,以实际行动而非空洞的文辞来解决问题。

“釐弊无异除新法,剔奸何啻烹弘羊”说明了皇帝采取措施清除弊端,惩治奸佞,如同古代的改革家一样,展现了其治理的决心和力度。

“颂声成轰雷,喜气成灵澍”形容了民众对皇帝行动的热烈响应和喜悦之情,如同雷声轰鸣,喜气如甘霖般降临。

最后,“虽然草始青,鼓腹若大餔。家家机杼鸣,处处禾黍布。公家固不贫,万里尽外库”描绘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繁荣,草木开始生长,人们饱食,家庭织机响起,农田里满是庄稼,国家富足,各地仓库充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从干旱到降雨后社会面貌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读庆元党人家乘蜀

群伪欺天日,宋臣去国时。
朝扶皇帝玺,暮植党人碑。
楚众齐难胜,刘安晁遂危。
抵龟公赞决,几事并无知。

(0)

摸鱼儿·昔元城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
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
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
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
间不得。
有先见著龟,消得君王忆。
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0)

读王伯大都承奏疏

曳紫腰金满阙庭,被渠唤作集瓜蝇。
适从何处来居此,面目人嫌鬼亦憎。

(0)

嘲解十首

方圣时平谏诤无,子胡不善效辕驹。
庸庸随物例多福,皦皦出尘良易污。
填海谁怜精卫苦,移山可笑此翁愚。
鸣钟鼎食不知爱,却爱山中饭粝粗。

(0)

挽宁宗皇帝章六首

驿报行天下,君王弃万几,鹤翔云汉远,龙向鼎湖飞。
杞国天初隐,咸池日尚微。
临轩思往事,备泪不停挥。

(0)

寄呈漳守李侍郎元善四首

陛前苦语犯龙鳞,朝退还遭丞相嗔。
连削六阶为下吏,只饶一死与间身。
命天所付须安分,贫士之常莫语人。
惟有梅花无冷暖,玉堂茅舍一般春。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