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生携文见过》
《陈生携文见过》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海外归来两鬓秋,自嗟无地可逃羞。

携筇肯过惊时听,炊黍能为信宿留。

睡触屏风讥富贵,笑分脔社致公侯。

遗编家世丹青著,铁砚磨穿未肯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归国老者面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坚持。首句“海外归来两鬓秋”以形象的“两鬓秋”比喻老者的年华已逝,岁月如流,表达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接着,“自嗟无地可逃羞”则直接抒发了老者内心的无奈与自责,似乎在感叹自己无法逃避过去的过错或遗憾。

“携筇肯过惊时听,炊黍能为信宿留”两句,通过老者邀请访客共度时光的细节,展现了他虽身处困境,仍愿意与人分享、交流的豁达态度。这里“炊黍”指准备简单的饭食,“信宿留”则是表示留宿两夜,体现了待客之诚。

“睡触屏风讥富贵,笑分脔社致公侯”则进一步揭示了老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与反思。他或许在梦中触及屏风,讽刺了富贵人家的奢华与虚伪;而“笑分脔社致公侯”则可能是在宴会上戏谑地谈论如何实现公侯之位,暗含对权力与地位的淡然态度。

最后,“遗编家世丹青著,铁砚磨穿未肯休”两句,赞美了老者家族世代以文学艺术为荣的传统,以及他本人即使历经磨难,也未曾放弃追求学问与艺术的精神。这里的“遗编”指的是流传下来的书籍,“丹青著”则指绘画成就显著,“铁砚磨穿”则是一个典故,用来形容勤学不倦,寓意老者对知识和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老者的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人生、社会、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们虽处逆境而不失高洁品格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重阳前一日雨中遣兴

九月每多雨,吾斋况无菊。

萧萧松桧傍,草色媚幽独。

岂乏同心人,舒啸振岩谷。

正悲落帽侣,流浪至败俗。

人生太矜耀,动欲垂简牍。

苟无道德将,所志固仆仆。

太朴散已久,言出成讪讟。

希声畴可闻,美人倚修竹。

(0)

同年会分得是字

暮春清且煦,宾御此燕喜。

岂无丝竹繁,德音快盈耳。

忆昔同升日,黑发俱相似。

荏苒二十年,颇觉疏旧齿。

及时当亨衢,一一被金紫。

入为家庭光,出致邦国理。

长松晚益茂,大道行可止。

往古多才贤,阅世固如是。

离合岂足叹,造化有终始。

珍重断金心,垂芳共青史。

(0)

自惜二首·其二

青松斧为薪,不异蒿与草。

白璧劘为泥,安睹为至宝。

虽有文章姿,积瘵苦萦抱。

芳春失欢娱,白日成懊恼。

六经笺疏繁,一变畴至道。

意盛岁遄徂,荣华倏枯槁。

伏枥心尚雄,凌霜干须老。

造物苟曲全,安能遂卑小。

(0)

暑中

暑气连日恶,坐甑有此语。

庭除日已满,况复少茂树。

清风呼不来,洒汗欲成雨。

喘熬但狂奔,栖鸟亦刷羽。

寒思冰在咽,渴望露浇腑。

谁能起秦青,高歌木叶舞。

暂与豁尘烦,坐我澄江浒。

(0)

闺怨十首·其七

牙篦轻盈下绿云,寸心如月远从君。

莫言月落花须尽,中有兰膏是妾熏。

(0)

次韵奉答兄·其一

渡口斜风吹古柳,城门落日映新花。

书来正过清和节,惆怅青骢未到家。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