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放生址,禽鸟犹清遐。
小山生白云,寒泉流紫霞。
毵毵高柳荫,熠熠新葵花。
侍郎此著书,门外绝轩车。
荆公论中垒,强聒良苦多。
杜门谢世事,聊足养天和。
寂莫兹一区,遗经供研摩。
犹馀韦孟梦,定不召风波。
丛残古六艺,千秋云雾深。
束发事讨论,笃老犹沈吟。
揖让昔人间,旷然抉其心。
此外可勿问,郢书任如林。
廿年荷陶铸,十年惜别离。
六年遭荼苦,馀生患阻饥。
以此成惭负,著书杳无期。
犹喜素丝在,未为缁所移。
平原放生址,禽鸟犹清遐。
小山生白云,寒泉流紫霞。
毵毵高柳荫,熠熠新葵花。
侍郎此著书,门外绝轩车。
荆公论中垒,强聒良苦多。
杜门谢世事,聊足养天和。
寂莫兹一区,遗经供研摩。
犹馀韦孟梦,定不召风波。
丛残古六艺,千秋云雾深。
束发事讨论,笃老犹沈吟。
揖让昔人间,旷然抉其心。
此外可勿问,郢书任如林。
廿年荷陶铸,十年惜别离。
六年遭荼苦,馀生患阻饥。
以此成惭负,著书杳无期。
犹喜素丝在,未为缁所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方丈望溪的追忆与敬仰之情。全诗以“平原放生址”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随后通过“小山生白云,寒泉流紫霞”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超脱。接着,诗人通过“侍郎此著书,门外绝轩车”一句,表达了对方丈望溪专心学问、远离尘嚣生活的赞美。
“荆公论中垒,强聒良苦多”可能暗指对方丈望溪学术观点的推崇,而“杜门谢世事,聊足养天和”则体现了对方丈避世隐居、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寂莫兹一区,遗经供研摩”表达了对方丈所在之地的静谧与学术研究氛围的肯定。
“犹馀韦孟梦,定不召风波”可能寓意对方丈梦想的坚定与不被外界纷扰所动摇的决心。“丛残古六艺,千秋云雾深”则展现了对方丈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深入探索与理解。“束发事讨论,笃老犹沈吟”表达了对方丈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执着精神。
“揖让昔人间,旷然抉其心”可能暗示对方丈为人处世的高洁与豁达。“此外可勿问,郢书任如林”则表达了对方丈人格魅力的认同与对其作品价值的肯定。
最后,“廿年荷陶铸,十年惜别离。六年遭荼苦,馀生患阻饥”可能描述了诗人与方丈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方丈去世后的哀思。“以此成惭负,著书杳无期”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完成与方丈共同的学术事业而感到的遗憾与愧疚。“犹喜素丝在,未为缁所移”则以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方丈品格的坚守与诗人内心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对方丈望溪高尚人格、深邃学识及对后世影响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与其并肩前行的遗憾与对友人品格的崇高敬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