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诵何曾习,幽幽我自亲。
过云如近性,古木愿为邻。
午睡无多事,平生只一真。
客来添礼数,知是世间人。
禅诵何曾习,幽幽我自亲。
过云如近性,古木愿为邻。
午睡无多事,平生只一真。
客来添礼数,知是世间人。
这首诗以禅意入笔,描绘了一位僧侣在静谧环境中自我修行的场景。首句“禅诵何曾习,幽幽我自亲”表达了诗人对禅诵的自然亲近感,不需刻意学习,内心便已沉浸其中。接着,“过云如近性,古木愿为邻”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飘过的云彩比作接近本性的事物,而古木则象征着诗人希望与之为伴的宁静与永恒。这种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午睡无多事,平生只一真”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午后的宁静时光,对于他而言,不过是追求真理过程中的短暂休息,一生致力于探寻和实践真理。最后,“客来添礼数,知是世间人”一句,通过接待来访的客人,表现了诗人虽身处佛门,但依然关注世间人事,体现了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衍迤近横塘,陂陀间幽渚。
轻穗含夕霏,丛条偃秋雨。
纵横覆鱼队,阒寂来鸥侣。
杖策时一临,逍遥更延伫。
青崖泻流淙,蜿蜒在窗户。
临风喷轻雪,穿林散飞雨。
高源出无尽,余涧沾还溥。
羡彼轩中人,似坐匡庐下。
万里苍梧入望长,薇垣新治日馨香。
已知南去无鸮獍,更拟西郊听凤凰。
谈笑定应多暇日,羁縻况复有成章。
幕中还试钟王帖,书遍阑干叶上霜。
¤
七人四百九十岁,吴家堂上看花灯。
皓首庞眉方满坐,金杯玉碗出清冰。
三寸黄柑浑似蜜,百壶春酒况如渑。
今日相逢总知己,老夫欢喜欲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