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七十六首·其五十八》
《颂古七十六首·其五十八》全文
宋 / 释士圭   形式: 偈颂  押[屑]韵

南无观上音菩萨,补陀岩上红莲舌。

不知成佛是何时,打刀须是并州铁。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巧妙地融合了佛教与世俗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而又深邃的哲思。

“南无观上音菩萨,补陀岩上红莲舌。” 开篇即以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圣而神秘的境界。观世音菩萨,以其慈悲为怀、智慧无边著称,此处以“观上音”点明其超凡脱俗的听闻能力,仿佛能听到宇宙间最微妙的声音。补陀岩,即普陀山的岩石,象征着修行者的静心之地。红莲舌,则暗喻着菩萨言语的纯净与智慧,如同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暗示着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不知成佛是何时,打刀须是并州铁。” 后两句则转向世俗,以“成佛”这一佛教终极目标为话题,提出了一种对时间的超越性思考。成佛的过程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未知,它不拘泥于任何特定的时间点,而是强调内心的修炼与觉悟。同时,“打刀须是并州铁”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坚定。并州铁,古代著名的钢铁产地,其制成的刀具锋利无比,象征着在追求精神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挑战时应保持坚定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佛教与世俗的交融,探讨了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坚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和谐统一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士圭
朝代:宋

释士圭(一○八三~一一四六),号竹庵,俗姓史,成都(今属四川)人。十三岁求为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后南游谒诸尊宿,师龙门佛眼清远。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宁寺。高宗绍兴间奉诏开山雁荡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温州龙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士圭诗,据《续古尊宿语要》、《嘉泰普灯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宿少林寺

双轮走鸡栖,下岭分间道。

行行得精舍,翠崦作回抱。

诸峰知客来,故故颜色好。

征衫满尘土,惭愧方丈老。

殷勤一瓣香,为我除热恼。

世缘如落花,篱裀迹俱埽。

个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一庵祖师傍,异日亲结草。

(0)

杂诗五首·其四

岩椒郁云,日夕生阴。雨雪缟夜,秋黄老林。

人烟墨突,樵径云深。

(0)

代郡杨黻之与余同辰月日时亦然渠有诗因为次韵

阴阳亹亹定何如,自信祥金先有模。

曾见唐生谈跃马,岂知阮籍哭穷途。

倦游笑我衰髯白,弄笔怜君醉袖乌。

便欲移书与欧九,略分馀论为嘘枯。

(0)

赠中山杨正卿

士道彫丧愁天公,阴霾惨惨尘濛濛。

三冬不雪春未雨,野桃无恙城西红。

春光为谁作骀荡,造物若我哀龙钟。

数行墨浪合眼死,一包閒气终身穷。

中山公子文章雄,雅随童稚为雕虫。

祢衡不遇孔文举,坡老懒事陈元龙。

唯之与阿将无同,乾坤万里双飞蓬,飘飘南北东西风。

(0)

杂诗三首·其二

老子平生酷爱閒,天教行处得禅关。

粥鱼敲落檐头月,犹在梅花醉梦间。

(0)

旬休饮

袅袅东风雪外还,又催春色动溪山。

百年莫作千年调,十日须谋一日閒。

千丈归心诗卷里,一襟豪气酒杯间。

醉鞭约住黄昏月,马首低悬玉半环。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