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残僧乱后稀,独来林下掩柴扉。
化人每转千声偈,辟地惟将一衲衣。
池上莲芳辞伴去,山中松偃识师归。
非关愿薄难行道,自是群生与道违。
古寺残僧乱后稀,独来林下掩柴扉。
化人每转千声偈,辟地惟将一衲衣。
池上莲芳辞伴去,山中松偃识师归。
非关愿薄难行道,自是群生与道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古寺荒凉、僧人稀少的画面。诗人独自漫步林间,轻轻掩上柴扉,反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僧人虽然生活简朴,但依然坚持诵经修行,每日转千声佛偈,仅凭一衲衣度日。池塘上的莲花已经凋谢,似乎在送别他的离去,而山中的松树则仿佛知晓他的归来,静静地守候。
诗人并非因为意愿薄弱或难以修行而选择这样的生活,而是深感众生与道相违,世间纷扰使得他选择避世独修。整首诗寓含了对世事变迁和人生选择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清净修行生活的执着追求。张羽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对尘世浮沉的深刻反思。
俗尘汩汩负清游,重出城来已暮秋。
水洗柳根攲断岸,霜摧芦叶拥荒洲。
乡音不到愁来雁,野性无拘羡去鸥。
可惜一堤明月好,隔关难作夜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