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郑佥判·其三》
《次韵郑佥判·其三》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渔村留得旧蓑衣,鹭侣鸥朋共断矶。

衰发三千馀丈白,倦游五十二年非。

清风明月天四壁,老木苍藤草半扉。

寂寞相从交有道,骊驹未可遽言归。

(0)
翻译
渔村里还保留着那件旧蓑衣,与鹭鸟和海鸥共享荒凉的礁石。
满头白发长达三千多丈,五十多年的漂泊生涯并非我所愿。
只有清风明月映照着四面的天空,老树藤蔓爬满了半开的门扉。
在这寂寞中,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虽然离开的马车还未准备好,我不急于归去。
注释
渔村:指渔夫居住的村庄。
鹭侣鸥朋:比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断矶:荒凉的礁石。
衰发:衰老的头发。
三千馀丈:极言其长。
非:不是,不符合。
清风明月:形容景色优美,象征内心的宁静。
天四壁:指天空无边无际。
老木苍藤:老树和攀爬的藤蔓。
寂寞:孤独寂寞。
交有道:与有道义的人交往。
骊驹:古代贵族出行乘坐的骏马,这里代指离开的马车。
遽言归:急忙说要回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民在自然界中与时光对话的情景。开篇“渔村留得旧蓑衣,鹭侣鸥朋共断矶”表明渔民保有一件破旧的蓑衣,与自然中的鸟类(鹭、鸥)共同度过困难时光,断矶可能指的是他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攀爬的岩石。

接着“衰发三千馀丈白,倦游五十二年非”渲染了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渔民的头发如同三千馀丈的白云,象征着岁月的长久与个人的老迈,而“倦游五十二年非”则透露出对漫长岁月中种种经历的疲惫感受。

在“清风明月天四壁,老木苍藤草半扉”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渔民所居之地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这里的“清风明月”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而“老木苍藤草半扉”则展示了时间的痕迹和生灵的渺小。

最后,“寂寞相从交有道,骊驹未可遽言归”表达了渔民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尽管生活孤寂,但他与自然界仍有共同的语言(交有道),而关于回归自然的愿望(骊驹),诗人认为还不能急于下结论。

整首诗通过渔民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时间、自然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向无心下竺维那卷

浮屠清净世难伦,细行威仪总是真。

方外未能无职事,人间应识有君臣。

灵山一会闲缘了,劫石三生拂性纯。

从此坦然云水客,木人花鸟度青春。

(0)

青阳一首

青阳俶载,白日孔昭。草生于野,华发于条。

随气成形,或蕊或翘。眷眷兴怀,中心飘摇。

麦有雉雊,藻有鱼跳。嘤鸣在树,磬管箫韶。

驾言出游,以犹以陶。皤不可髫,箨不可夭。

自非松柏,不能后彫。来者弗畏,往者其消。

(0)

有感·其五

黍穗高低菊有华,廛居恰似野人家。

夕阳日向西墙过,只为微生换鬓华。

(0)

旅兴·其三

老不与懒期,身老懒自至。

懒不与傲期,力惫难强事。

茫茫视天宇,忽忽心如醉。

劳生谅何庸,顾为形所累。

弱水隔蓬莱,安得生两翅。

(0)

旅兴·其二

忆年二三十,笑人不能勤。

诵书歘万言,落笔飞烟云。

有朋自远来,讲论穷朝曛。

一艺耻不知,高蹈躐前闻。

宁知有衰老,耳聋目如熏。

身世且未保,况敢言功勋。

(0)

京师怀吴中黄道士

吴下黄师我所怜,江湖离别又三年。

家贫似为耽诗句,世乱谁能与酒钱。

溪上瓜田应蔓草,沙边茅屋正风颠。

稍待东南春水绿,老夫书札寄吴船。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