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留得旧蓑衣,鹭侣鸥朋共断矶。
衰发三千馀丈白,倦游五十二年非。
清风明月天四壁,老木苍藤草半扉。
寂寞相从交有道,骊驹未可遽言归。
渔村留得旧蓑衣,鹭侣鸥朋共断矶。
衰发三千馀丈白,倦游五十二年非。
清风明月天四壁,老木苍藤草半扉。
寂寞相从交有道,骊驹未可遽言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民在自然界中与时光对话的情景。开篇“渔村留得旧蓑衣,鹭侣鸥朋共断矶”表明渔民保有一件破旧的蓑衣,与自然中的鸟类(鹭、鸥)共同度过困难时光,断矶可能指的是他们为了生存而努力攀爬的岩石。
接着“衰发三千馀丈白,倦游五十二年非”渲染了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渔民的头发如同三千馀丈的白云,象征着岁月的长久与个人的老迈,而“倦游五十二年非”则透露出对漫长岁月中种种经历的疲惫感受。
在“清风明月天四壁,老木苍藤草半扉”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渔民所居之地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孤寂的氛围。这里的“清风明月”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而“老木苍藤草半扉”则展示了时间的痕迹和生灵的渺小。
最后,“寂寞相从交有道,骊驹未可遽言归”表达了渔民与自然之间的默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尽管生活孤寂,但他与自然界仍有共同的语言(交有道),而关于回归自然的愿望(骊驹),诗人认为还不能急于下结论。
整首诗通过渔民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时间、自然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青阳俶载,白日孔昭。草生于野,华发于条。
随气成形,或蕊或翘。眷眷兴怀,中心飘摇。
麦有雉雊,藻有鱼跳。嘤鸣在树,磬管箫韶。
驾言出游,以犹以陶。皤不可髫,箨不可夭。
自非松柏,不能后彫。来者弗畏,往者其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