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或冬初的边塞风光和战争氛围的图景。开篇“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情怀,霜露滋润而又带着寒冷,高天则显得格外低沉,这不仅是对视觉的描绘,更是对心境的写照。
接着“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两句,则将画面推向更远的地方。盐井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边塞地区特有的生产生活场所,而远烟则渲染出一片迷离和遥远感,雪峰西斜的景致,则增添了一份肃杀。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两句,从战乱的角度切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体验。故土尚在战争之中,而他乡也未能幸免,这种战争氛围的渗透,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复杂。
最后“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流离失所的人群表示出深切的同情。江城之夜,客人独处,听到的是旧时乌鸦的叫声,这种孤寂与凄凉的情绪,与前文的战争氛围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这是一首深具意境和情感的边塞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也透露出当时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