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临济德山,是何草芥。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更欲翻身,堕崖落堑。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生机临时,翻成乱统。
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
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临济德山,是何草芥。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更欲翻身,堕崖落堑。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生机临时,翻成乱统。
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形象,展现了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理解。首先,“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一句,运用了佛教中释迦牟尼佛与弥勒佛的典故,暗喻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即使面对佛陀这样的高僧大德,也依然需要不断自我探索与超越,不能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着谦卑与求知的态度。
“临济德山,是何草芥”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将临济宗与德山宗的禅师们比作微不足道的草芥,意在说明即便是最杰出的禅师,在修行的道路上也如同草芥般渺小,需要不断地努力与精进。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描绘了修行之路的坎坷与险峻,荆棘象征着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障碍,比喻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更欲翻身,堕崖落堑”则警示修行者,如果在修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困境,甚至失去自我,坠入深渊。
“总不动著,当处活埋”强调了修行者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应保持坚定与清醒,不被外界所动,否则可能会在看似平静的地方,实际上已经陷入了自我束缚与停滞的状态。
“生机临时,翻成乱统”提醒修行者,虽然在关键时刻可能会找到生机,但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混乱与失控。
最后,“穿耳胡僧葱岭去,夜行踏雪马蹄轻”以生动的场景结束全诗,描述了一位僧人穿越葱岭(葱岭是中国古代对天山山脉的称呼),在夜晚踏雪而行,马蹄声轻快,象征着修行者在克服重重困难后,心灵得到净化与自由,步伐变得轻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与自我超越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困惑以及最终可能达到的精神自由与解脱。
玄子来前,还忆汝,今朝初度时。
是吾家几世,书香阀阅,我翁畴昔,心地坦夷。
宅相伊何,泛红老子,汝母慈仁有儿。
如今恨,倚门人去,和胆为谁。丈夫七十何为。
算三十功名已是迟。
要经天纬地,拓开实用,嘲风弄月,省可虚词。
我亦平生,卮言徒费,犹酌檐花向九疑。
团圞好,待老吾泉石,留汝钟彝。
繁花烟暖,落叶风高。岁月去如流,身渐老。
叹三十年虚度,月堕鸡号。
痛离散人何在,云沉雁杳。
浮萍断梗,任风水、东泛西漂。万事总无成,忧患绕。
虚名何益,薄宦徒劳。得预俊游中,观望好。
谩能出惊人语,瑞锦秋涛。
莫誇有如神句,鸣禽春草。
干戈满地,甚处用、儒雅风骚。援笔赋归田,宜去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