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勉学诗·其十八》
《勉学诗·其十八》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饮马长城窟,窟中水无多。

秋风动百草,水面亦生波。

长城备外侮,室内起干戈。

非关绝地脉,乃是伤人和。

不见丰水上,灵台郁嵯峨。

前有《大雅》诗,后有秦民歌。

锸涂得苦水,流毒如江河。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勉学诗(其十八)》,是明代学者方孝孺所作。诗中以饮马长城窟的场景为引子,描述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深层的社会问题。诗人通过“窟中水无多”暗示边疆资源匮乏,“秋风动百草,水面亦生波”描绘出边塞的萧瑟与动荡。接着,他指出长城内外的矛盾,不仅是外敌侵扰,更在于内部的纷争,“室内起干戈”,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

“非关绝地脉,乃是伤人和”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忧虑,认为问题并非单纯地理上的孤立,而是人际关系的破裂。“不见丰水上,灵台郁嵯峨”借丰水和灵台的意象,寓言国家的衰败和道德的沦丧。最后,诗人引用历史典故,提及《大雅》诗和秦民歌,暗指古代的教训,以及当前社会的现实,“锸涂得苦水,流毒如江河”形象地表达了苦难和恶果的深远影响。

整首诗以饮水之苦象征国家和个人的困境,寓言深刻,警世意味浓厚,体现了方孝孺关注时政、倡导和谐的儒家思想。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挽曾国荃联

公自足青史千秋,系天下安危,百战力支全局在;

我愿为苍生一哭,数中兴将帅,忧时始觉替人难。

(0)

挽曾国藩联

蓄道德能文章,是衡湘间气所钟,一代宗风更谁嗣;

以儒臣兼武略,平东南数省大难,中兴事业独公多。

(0)

挽彭玉麟联

抗疏不和夷,故奉诏班师,痛哭力辞司马职;

上书曾荷赏,倘从戎遂志,感恩愿竟老臣心。

(0)

挽左宗棠联

是伊吕经纶,是范韩韬略,知湘江灵秀,独见挺生,三十年旄钺专征,信有大名垂宇宙;

使淮夷服教,使猃狁畏威,况闽海烽烟,复资扫荡,四千里羽书驰告,那堪耆宿陨岩疆。

(0)

阳明书院讲堂联

率土尽同文,愿此邦易俗移风,欲使偏陬如上国;

登堂能讲学,与多士敦诗说礼,须知太守本书生。

(0)

二曾祠瓣香楼联

功高百辟,心在一丘,侧写前贤,其气象得诸山水以外;

暮卷归云,朝临飞鸟,谁来骋坐,可慷慨而无文字之鸣。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