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且勿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屋上瓦,本出田野间。
陶人范成形,锻鍊得刚坚。
公输盖甲第,置之大厦颠。
日月光照临,湛露何漙漙。
高居栋梁上,崔嵬象南山。
同时田中泥,孰敢相跻攀。
世故不可期,大厦宁久安。
阿房及建章,回风动茅菅。
田夫厌瓦砾,投掷弃江干。
高居几何时,徒令本质残。
四座且勿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屋上瓦,本出田野间。
陶人范成形,锻鍊得刚坚。
公输盖甲第,置之大厦颠。
日月光照临,湛露何漙漙。
高居栋梁上,崔嵬象南山。
同时田中泥,孰敢相跻攀。
世故不可期,大厦宁久安。
阿房及建章,回风动茅菅。
田夫厌瓦砾,投掷弃江干。
高居几何时,徒令本质残。
这首诗以瓦为喻,描绘了社会变迁与人生无常的主题。诗人首先邀请听众静听他的独白,然后通过描述瓦从田野到建筑的过程,展现了其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瓦原本是田野间的泥土,经过陶人的塑造和锻鍊,变得坚硬耐用,被放置在高楼大厦的顶端,承受着日月的照耀和露水的滋润,象征着地位的崇高和生活的稳定。
然而,诗人接着指出,同样的泥土,一旦成为瓦片,就不再受到同类的尊重,反而被抛弃在江边。这反映了社会中地位的不平等和对成功者的盲目崇拜。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阿房宫和建章宫的例子,说明了权力和财富的短暂,即使是最辉煌的建筑也难以持久。他提醒人们,高居高位的人最终也会面临失落,而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平凡事物,却能长久地存在。整首诗通过瓦的命运,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