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曾和海山词,一棹今来访范蠡。
为向银屏问消息,画中红豆最相思。
隔江曾和海山词,一棹今来访范蠡。
为向银屏问消息,画中红豆最相思。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戏东兰史》,通过对友人或故人的怀念,以戏谑的方式表达情感。首句“隔江曾和海山词”暗示了诗人与对方有过诗词唱和的交情,而“一棹今来访范蠡”则借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示友人如范蠡般不拘俗世,来访让诗人感到意外惊喜。后两句“为向银屏问消息,画中红豆最相思”,通过询问银屏上的画像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以“红豆”象征相思之情,显得含蓄而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往昔友情的回味,语言简洁,情感真挚。
扇香乍倚,看瘦尽疏红,晓光吹雾。碎阴似舞。
冱村烟漠漠,润生窗户。怨雀空枝,算有东风替补。
送春处。又千树媆晴,春未归去。芳讯休更数。
但早与安排、听莺情绪。秀眉斗妩。
画新妆暗换,旧时花谱。万剪齐匀,渐隐楼台细雨。
燕归阻。淡斜阳、翠深庭宇。
相思堤上柳。唤渔童樵青,繫船沽酒。
水鹤飞来,背乱山无语,共君招手。
莫上层楼,春已在、斜阳时候。
雁碛沙寒,潮落潮生,暮帆催又。尘海吟身惊瘦。
剩卅载才名,对花消受。
尚著宫衣,听夜窗弦索,泪殷双袖。
眼底沧桑,休更叠、哀蝉凄奏。
怕问王孙芳草,淮阴渡口。
江上地。长亭草树犹记。
梦回故国渺乡心,断鸿唤起。
万方一概听笳声,烟波来去无际。耿长剑,何处倚。
杨枝渡口船系。乌衣巷畔有春风,晚芦故垒。
倒吹泪点上征衣,知他江水淮水。
女墙夜月过小市。照飞蓬、归来千里。
往事几回尘世。
只龙蟠虎踞山形,依旧还枕滔滔、寒流里。
城南有情月,知我悽其,临别更送清辉。
吟边白发已愁尽,京尘依旧缁衣。
烟霄旷回眺,看仙山楼阁,海戍旌旗。
长安梦短,过津亭、酒醒偏迟。
身似十年江燕,帘幕易秋风,残社空归。
休问乌衣故国,寻常陌巷,重到应迷。
数峰缺处,倩苍云、补向天齐。
但红桑成亩,青芜变海,弱水还西。
柳条风暖会吟时,林下池边屐齿移。
别后过从更疏懒,暮蝉嘹乱不胜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