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当霜鬓惭徵逐,每念名山构林屋。
杖藜千里行云烟,岂意幽人值空谷。
秋风落木吹荷衣,把手前岩友麋鹿。
名言久向石室扃,谓我知音许披读。
珠光出海百尺芒,一夜寒窗睡难熟。
年当霜鬓惭徵逐,每念名山构林屋。
杖藜千里行云烟,岂意幽人值空谷。
秋风落木吹荷衣,把手前岩友麋鹿。
名言久向石室扃,谓我知音许披读。
珠光出海百尺芒,一夜寒窗睡难熟。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穆所作,名为《夜读刘良倩诗寄赠》。诗中描绘了诗人夜读友人刘良倩之诗时的内心感受与情境。
首句“年当霜鬓惭徵逐”,诗人以年岁渐长、鬓发斑白自谦,暗示自己在追求功名的路上已有所愧疚,或许已不再年轻气盛,而是对过往岁月有所反思。接着“每念名山构林屋”一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远离尘嚣,归隐山林,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杖藜千里行云烟”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独自一人拄着藜杖,穿越云雾缭绕的山间小径,充满了诗意和孤独之美。“岂意幽人值空谷”则表达了意外遇见隐士的惊喜之情,空谷之中偶遇知音,心灵得到了共鸣。
“秋风落木吹荷衣”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落叶随风飘舞,仿佛是诗人内心的思绪在飘荡。与友人“把手前岩友麋鹿”相携而行,与自然界的动物为伴,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名言久向石室扃”一句,诗人提到友人的诗集被封存于石室之中,暗示这些诗作深藏不露,等待有缘人发现。而“谓我知音许披读”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是理解友人心意之人,得以阅读这些珍贵的诗篇。
最后,“珠光出海百尺芒,一夜寒窗睡难熟”描绘了诗人在夜读时的场景,如同海上的珍珠光芒四射,照亮了寒冷的夜晚,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整夜难以入眠,是因为诗中的情感与意境深深触动了他,让他沉浸在思考与感悟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交融。
尽典春衣,换酒津亭,送君此行。
叹清朝有道,何曾逐客,有司议法,忍及书生。
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
君之友,岂都无义士,剖胆相明。
挑诗行李如冰。
正趁得越山桃李春。
把从前豪举,著些老气,不应造物,到底无情。
雁荡烟霞,凤城风雨,两地相思魂梦清。
重来否,算海波未窄,犹可骑鲸。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
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
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
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
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一阵轻香,不知来处,元来梅已舒英。
出篱含笑,芳意为人倾。
细看高标孤韵,谁家有、别得花人。
应须是,魏徵妩媚,夷甫太鲜明。
北枝,方半吐,水边疏影,绰约娉婷。
问横空皎月,匝地寒霙。
何似此花清绝,凭君为、子细推评。
幽奇处,素娥青女,著意为横陈。
细草芳南苑,东风里、赢得一身闲。
见花朵绣田,柳丝络岸,沼冰方泮,山雪初残。
又还是,陇头春信动,梅蕊入征鞍。
月里暗香,水边疏影,淡妆宜瘦,玉骨禁寒。
泛金溪上好,开幽户、聊面翠麓云湾。
知道醉吟堪老,名利难关。
算书帏意懒,宦涂游倦,旧时习气,惟有跻攀。
拟待杖藜花底,直到春阑。
江国麾幢,边城鼓角,湓川几报严更。
笑谈油幕,英杰为时生。
腹贮六韬三略,新诗就、矛槊频横。
功名事,他年未晚,一笴落欃枪。
归来,何早计,白苹洲畔,危获深耕。
又何如,竹帛彝鼎垂名。
犀节徵还伊迩,春风外、文鷁催行。
岩廊上,谈兵齿颊,谠论佐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