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嶂纷重沓,祇园隐寂寥。
花供法界雨,江助梵音朝。
海水闻钟下,天风引磬遥。
少陵佳句后,物色付吾僚。
蜀嶂纷重沓,祇园隐寂寥。
花供法界雨,江助梵音朝。
海水闻钟下,天风引磬遥。
少陵佳句后,物色付吾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展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自然美景的赞美。开篇“蜀嶂纷重沓”写出了蜀地山川层叠的壮丽景象,“祇园隐寂寥”则描绘出一处幽深静谧的园林,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接下来的“花供法界雨,江助梵音朝”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环境的向往。这里,“花供”可能指的是寺庙中的花供养佛,而“法界雨”则象征着佛法的普润和洗涤心灵;“江助梵音朝”则是说清晨的梵钟声与江风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早晨氛围。
“海水闻钟下,天风引磬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海水闻钟下”可能是借用夸张手法来形容寺庙钟声的传播之远,而“天风引磬遥”则写出了自然风与磬石声音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清净和谐的环境。
最后,“少陵佳句后,物色付吾僚”表达了诗人对前贤(如杜甫等)的敬仰,以及自己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寄托。这里“少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别称,他的诗作风格雄浑奔放,对后世影响深远;“佳句后”则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承继前人的风格;“物色付吾僚”则是说诗人希望将周围的景象和物态通过自己笔下传达出来,与同道中人共同欣赏。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更透露出他对于佛教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
隐隐红摇,东风里、谁家艳色。
错认看、天台洞口,远香徐拂。
刘阮已无瑶岛梦,落花曾把红尘隔。
任小桥流水自年年,波空碧。斜照敛,明如拭。
疏雨过,脂如滴。看一双彩蝶,沿溪飞入。
是处绿杨还半掩,一枝微露春宵息。
问当时、何事误渔郎,难重觅。
几日轻寒轻暖。摇曳垂杨丝线。
安车小驻园林,危塔犹摩星汉。
樵径盘纡,先穿洞壑幽寻,旋憩山亭回看。
景色如屏展。比美瑶琨,孰继机云英眄。
遗墓尚存,千秋霸才堪叹。
雨洒黄昏,何辞透湿春意,惜取满林花片。
目眇洞庭波,辞雄楚江宴。
帝子正愁予,羁臣发先变。
冷然阊阖生,飒尔江潭遍。
随阳惊塞雁,附热驱巢燕。
萦回步云飞,飘拂歌雪转。
衣露戒履冰,弦霜愁泪霰。
蔡文掩悲笳,班姬袭团扇。
凄凉如一宵,偏向长门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