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忠上人携王生古砚誇余云是定州汉祖庙上瓦为之因作诗以答》
《忠上人携王生古砚誇余云是定州汉祖庙上瓦为之因作诗以答》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砚取汉庙瓦,谁恤汉庙隳。

重古一如此,吾今对之悲。

既宝若圭璧,未知为用时。

(0)
注释
砚:磨墨写字的工具。
取:选取。
汉庙瓦:汉代宗庙的瓦砾。
恤:忧虑,关心。
隳:毁坏。
重古:古代的尊重和重视。
对之:对着这种情况。
悲:悲伤。
宝:视为珍宝。
若:像。
圭璧:古代贵重的玉器,象征尊贵。
未知:不知道。
为用时:何时能派上用场。
翻译
用砚台取自汉代宗庙的瓦片,又有谁关心那早已毁坏的宗庙呢。
古代的尊崇如同这样,我如今面对它感到悲伤。
这些瓦片被视若珍宝如圭璧,但它们的用途却无人知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忠上人携王生古砚誇余云是定州汉祖庙上瓦为之因作诗以答》。诗中,诗人通过砚台这一物象,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古物价值的思考。

"砚取汉庙瓦",开篇即点出砚台的来历,暗示其历史悠久,来自汉代庙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谁恤汉庙隳",则表达了对庙宇衰败的惋惜,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叹,反映出诗人对文物保护的忧虑。

"重古一如此",进一步强调了对古代文物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古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吾今对之悲",诗人面对这承载历史的砚台,不禁生出悲凉之情,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既宝若圭璧",将砚台比喻为珍贵的圭璧,形容其价值如同稀世珍宝。然而,"未知为用时",诗人又提出疑问,这样的珍品在现代社会中究竟有何实际用途,是否被真正珍视和传承。

整首诗通过砚台这一载体,寓言式地探讨了历史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省躬诗·其五

蒿莱谁不厌,斸尽又还生。

田不茂黍稷,未许不青青。

(0)

赠别刘冲倩

刘生索赋诗,欲赋无可赋。

吾喜刘生来,悟言如祛雾。

聊于岁月间,回头试一顾。

不行何用言,不行不为悟。

忽忽将百年,抑以将求副。

岁月不副犹可图,百年不副真堪怖。

眼前自有相副时,转盼休成千里路。

(0)

归德沈孝女

孝女坚孀节,盖棺骨似银。

未闻再醮妇,能为不死人。

淡浓盼转合,燕越趾移分。

或共严霜烈,或随腐草湮。

男儿负刚气,莫愧女郎身。

(0)

真如寺春日杂咏二首·其一

籍田旷典萃鹓斑,萧寺孤臣抱膝眠。

戆骨自嗟还自艾,梦魂空绕御炉烟。

(0)

奉送少司空李棠翁老师之金陵·其三

去去辞金马,行行向石头。

台高曾宿凤,官古旧名鸠。

南北皆荣遇,江山足壮游。

独令桃李士,日夜望仙舟。

(0)

题董太史画

苍厓古寺白云封,上有天池写玉龙。

想得高人濡墨处,閒心一片挂芙蓉。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