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洛阳桥》
《洛阳桥》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日西来到洛阳城,下马桥边信步行。

红紫已无花烂漫,青黄只有草从横。

风吹渭水秋砧急,月满秦川夜柝清。

我醉欲眠眠不得,更听人唱楚歌声。

(0)
注释
日西:夕阳西下。
洛阳城:古代都城之一,这里指唐朝的东都洛阳。
信步行:随意漫步。
红紫已无花烂漫:形容花朵已经凋谢,不再繁花似锦。
青黄:泛指青绿和黄色的植物。
草从横:草丛杂乱地生长。
渭水: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流经陕西。
秋砧:秋天妇女们捣衣的声音。
秦川:泛指今陕西关中的平原。
夜柝:夜间巡逻时敲打的梆子声。
我醉欲眠:我喝得有些醉意想要入睡。
眠不得:却无法入睡。
楚歌声:指《楚辞》或楚地的歌曲,常带有一种哀愁的情感。
翻译
太阳西沉我来到洛阳城,下了马在桥边随意漫步。
红花紫艳的花朵已经凋零,只剩下青黄的草丛四处蔓延。
秋风中渭水边传来急促的捣衣声,秦川的夜晚月光皎洁,柝声清冷。
我喝醉了想要睡觉却无法入眠,只能听见人们唱起悲凉的楚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时分,诗人来到洛阳城下马桥边散步的情景。开篇“日西来到洛阳城”即设定了时间与空间的背景,以此展开全诗的意境。

接下来,“红紫已无花烂漫,青黄只有草从横”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描绘出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景象。春夏之交的繁花早已不见,而秋天特有的草色则随风起伏,给人以萧瑟感。

“风吹渭水秋砧急,月满秦川夜柝清”这两句则运用了声响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渭水的急流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咔咔作响,与之对应的是夜色中秦川的宁静与明亮,形成一幅生动的秋夜图。

最后,“我醉欲眠眠不得,更听人唱楚歌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诗人似乎在酒意朦胧中感受着周围环境,但却因为远方传来的楚歌声而无法入睡。这不仅是对音乐的颂扬,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客边写怀二首·其一

天风杂沓响琳球,千里长淮赋远游。

自愧科名登上国,多怜归梦绕瀛洲。

城笳声撼芸窗暮,邻火光寒草舍秋。

樗散襟期天所放,荒台遗迹认庄周。

(0)

十二月初四日夜三更梦睡觉蛀齿脱落口占一绝今年五十七岁数其齿蛀时则二十有八年矣

当年两齿蛀成空,嗜啮翻嫌馔席丰。

谈笑尚怜唇舌在,可应开口不关风。

(0)

题梅

玉皇宫阙拥群姬,缟素飘飘杂佩垂。

侍辇恩深频早起,不禁霜雪立多时。

(0)

同通判李德高相公雪中·其六

缟袖娉婷舞柘枝,天花飞落锦笺诗。

山川晃荡真如画,要觅当年李伯时。

(0)

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其十金佛莲

潮音洞里现慈颜,万朵金莲雪浪间。

花色近人秋似海,恍然身到补陀山。

(0)

题便面赠叶子中先生归慈溪·其三

淮南望近八公山,玉佩仙人缥缈间。

丛桂好歌招隐赋,轻舟应未许空还。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