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服四首·其四礼莲池大师塔》
《和子服四首·其四礼莲池大师塔》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宏公留蜕在,浩劫自长新。

梵网群皈命,遗灯一照人。

浮云空相尽,枯木幻容真。

看取孤峰色,应知不住身。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的《和子服四首(其四)礼莲池大师塔》中的一首。诗中充满了对莲池大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首句“宏公留蜕在,浩劫自长新”以“宏公”指代莲池大师,表达了大师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教诲如同永恒之物,不因时间流逝而衰减,反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愈发显得珍贵和新奇。

接着,“梵网群皈命,遗灯一照人”描绘了大师的影响力,如同指引众生的明灯,无论是在佛教的信仰体系中,还是在个体心灵的探索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梵网”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某些经典或教义,强调了大师对佛教理论的贡献。

“浮云空相尽,枯木幻容真”则进一步阐述了大师的精神境界。通过将大师比作能够穿透虚幻表象、洞察事物本质的存在,表达了大师思想的深邃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这里的“浮云”象征着表面现象或虚无,而“枯木幻容真”则意味着在看似枯萎的外表下,存在着真实和真理。

最后,“看取孤峰色,应知不住身”以自然景观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大师精神的追思。孤峰的颜色象征着大师的品格与智慧,而“不住身”则暗示大师虽已离去,但其精神永存,如同山峰一般,屹立不倒,给人以启示和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莲池大师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大师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和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大师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送邵瓜坡试湖南漕举

槐花匝路促湘行,闽赋唐诗旧擅声。

有志向曾言国事,论心何止在科名。

毕方夜煽杭都火,大角秋缠蜀道兵。

莫作腐儒场屋话,琅玕满腹正须呈。

(0)

题竹西独宿寮

独行不愧影,独卧不愧衾。

乐哉抱吾独,守此一片心。

此心寂不动,众欲无由侵。

孔昭在潜伏,所贵惟一钦。

(0)

探禹穴

禹穴镇名山,神龙夙呵卫。

告成馀此迹,天地相终始。

昔在绍兴中,吊古先君子。

探穴勇跻攀,慨叹不能已。

援笔赋会稽,兼述风土美。

趋庭童丱时,诵之能略记。

颇识寻幽趣,便有东游志。

道路阻且长,日月疾难恃。

此兴堕渺茫,转烛逾三纪。

两年寓临安,相隔才一水。

登览似可期,特未敢必耳。

今年正月末,乃不料行止。

云随渡江风,身著千岩里。

借问自何方,可访夏后氏。

或指高峰云,近在十五里。

是日天气清,好风濯衣袂。

兴来不假懒,偕行二三子。

犹子试上庠,邂逅亦能侍。

呼舟汎镜湖,肌肤扑空翠。

新荷点青钱,鱼行不相避。

水净无波涛,曾不踰时至。

舍棹叩仙扉,宫额赐龙瑞。

古道怪松引,重门老柏倚。

苔径稍深登,曲折穷幽邃。

巨石忽在眼,不与他石类。

势压千万山,魑魅敢睥睨。

人言为洞天,我忻识胜地。

当中生裂纹,旧传有深閟。

重玄锁关钥,莫测神灵意。

恋恋不能去,而有感于己。

平生喜搜访,幽山殆有契。

何以俛仰间,来游者三世。

先赋那敢攀,灵光诚自愧。

强裁五言诗,未能无习气。

诗成不须写,阿龟聊复识。

(0)

送仲敏东归

别仅三千里,书才一载通。

固应难邂逅,那得许从容。

今日君先去,何时我亦东。

社中如借问,为道转疏慵。

(0)

裁衣曲

烧罢心香午夜阑,玉纤轻捻剪刀寒。

衣成恐不如郎意,独著灯前照影看。

(0)

和张文彦所寄二绝·其二

一枝一枝复一枝,造物捷敏功不迟。

骥子熊儿谁得似,它年看诵少陵诗。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