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元鼎》
《送刘元鼎》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高密非逢世,才堪学掾为。

稍容请禄米,聊复隐书帷。

要路终多险,清官未觉卑。

莼丝春正美,早寄鉴湖诗。

(0)
注释
高密:地名,古代的一个县。
世:时代,指社会环境。
学掾:古代官署中的低级官员,负责辅助处理文书工作。
稍:稍微,勉强。
请禄米:请求领取俸禄。
隐书帷:隐居读书,指退隐生活。
要路:显赫的职位,重要的仕途。
险:艰难,危险。
清官:廉洁的官员。
卑:低微,不显赫。
莼丝: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象征清淡生活。
鉴湖:古代湖泊,在今浙江绍兴,以风景优美著称。
翻译
在高密这个地方,我未能遇到好的时代,只能以学掾的身份求学。
勉强请求一些俸禄,姑且在书斋中隐居。
仕途上的重要岗位终究充满风险,但清廉的官职并未让我觉得地位低下。
春天的莼菜鲜美无比,我希望能早早地寄出描绘鉴湖美景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送刘元鼎》。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高密非逢世,才堪学掾为。” 这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与疏离,他感到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只能勉强模仿别人的行为去适应社会。"掾"在古代是指官员手中的符节,这里比喻着诗人不得已地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官员。

“稍容请禄米,聊复隐书帷。” 诗人希望能够得到一点时间和空间,以便请求一些生活的资助,同时也能在自己的小屋中潜心读书写字。"禄米"指的是官员的俸禄,而"隐书帷"则是诗人对知识与文学的追求。

“要路终多险,清官未觉卑。” 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道路的担忧和对于清廉官员的渴望。尽管前路充满了危险和困难,但诗人仍然希望能够保持自己的清白,不被世俗所污染。

“莼丝春正美,早寄鉴湖诗。”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朋友的情谊通过诗歌传递出去。"莼丝"指的是一种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而"鉴湖"则是刘元鼎的号,这里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早日将自己的诗作送达到朋友那里。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以及他对于友情和知识的珍视。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雨夜·其一

支离病榻苦无眠,夜雨镫昏倍惨然。

虽有遗书生计薄,泪痕湿尽枕函边。

(0)

答何徵室

晚羞明月晓羞花,弱质萍飘泛海涯。

万叠云中千里树,不知何处是吾家。

(0)

家园白牡丹

天风昨夜曳仙裙,缥缈高台一段云。

好共海棠春睡足,不将浓艳嫁东君。

(0)

哭夫子·其四

父子夫妻总幻因,夜台相见可相亲。

无端生死偏摧我,不定功名却误人。

遗得文章惊四海,寄来锦字恰三旬。

待乘双凤君先去,寂寞兰闺未死身。

(0)

艳曲二首·其一

金屋暖长春,兰阶人似月。

但愿如月圆,不愿如月缺。

(0)

题钱舜举鸳鸯

柳丝织烟金缕细,绿波宛转通春意。

锦塘一曲静沈沈,下有鸳鸯七十二。

交颈双栖睡起迟,烟轻沙暖艳阳时。

谁教钱选生香笔,画出多情崔珏诗。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