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嵩岳吉上人》
《寄嵩岳吉上人》全文
宋 / 李若谷   形式: 五言律诗

结庵嵩少深,高道恐难偏。

苦海好求宝,天花莫著身。

一心俱已了,五字更应新。

谁谓孤云迹,名曾达紫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ōngyuèshàngrén
sòng / ruò

jiéānsōngshǎoshēngāodàokǒngnánpiān

hǎihǎoqiúbǎotiānhuāzhùshēn

xīnlegèngyìngxīn

shuíwèiyúnmíngcéngchén

翻译
在嵩山和少室山深处建起小屋,高人恐怕难以独居一隅。
在苦海中寻找珍贵的宝物,但不要让虚名缠身。
内心已经彻底明悟,五个字的教诲应当更新思想。
谁能说孤云般的隐逸生活,名声也曾直达帝王的宫殿。
注释
结庵:建造小屋。
嵩少:嵩山和少室山。
高道:高人,指修行者。
偏:独居。
苦海:比喻世俗的烦恼或困难。
宝:珍贵的事物,这里可能指佛法或智慧。
天花:佛教比喻美好的事物,也指名誉。
著身:附着于身,引申为追求。
一心:内心。
俱已了:都已经明了、领悟。
五字:可能指佛经中的某个教诲或短语。
更应新:应当更新或超越。
孤云:比喻隐士或超脱尘世的生活。
迹:踪迹,这里指生活状态。
紫宸:古代宫殿的代称,这里指帝王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若谷的作品,名为《寄嵩岳吉上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修道、追求宝贵真理的向往,以及对于尘世纷扰与个人成就之间关系的思考。

"结庵嵩少深,高道恐难偏":开篇两句描绘了一位隐士或修道者在深山中建庵定居的情景。其中“嵩”指的是嵩山,这里代表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高道恐难偏”则表明追求高尚的道德之路是艰难且不易偏离的。

"苦海好求宝,天花莫著身":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真理或精神宝藏的渴望,同时也警醒自己不要被凡尘俗世所羁绊。这里“苦海”象征着人生如同在苦难之中漂泊,“好求宝”则是追寻永恒不变的真理。“天花”比喻道德高洁,如同天降之花,不染尘埃。

"一心俱已了,五字更应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境界的自我要求。一心专注于追求精神境界,已经历经磨难而有所领悟;“五字”可能指的是道德修养中的某种具体方法或原则,更需时刻更新和实践。

"谁谓孤云迹,名曾达紫宸":最后两句诗人自问,又是对自己的成就与声誉的反思。诗人似乎在问,难道只有我一人追寻那高远的精神足迹吗?“名曾达紫宸”表明诗人的名字和事迹已经传达到皇帝那里,即便是隐居山林,也不乏为世人所知。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俗、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渴望,以及对个人的修养与成就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若谷
朝代:宋

宋徐州丰县人,字子渊。举进士。仁宗时历知滑州、延州、寿州,治水患有绩。又知江宁、河南、开封等府,进拜参知政事。性端重,在政府议论常近宽厚。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谥康靖。
猜你喜欢

辑山村先生诗卷·其一

昔在垂髫日,今吟薄暮年。

床孤郗氏选,诗得谢公传。

故国空戎马,荒山冷墓田。

祗令后死者,忍泪读遗篇。

(0)

古促促辞

促促何促促,丈夫生儿美如玉。

长城游荡不思归,令我只身守空屋。

不愿汝学班定远,不愿汝学马相如。

定远生不入玉关,相如死不还成都。

但如塞翁父子长相保,得马失马何足道。

又如庞公携家隐鹿门,遗安遗危俱不论。

贵而衣貂不如贫而缊枲,离而食肉不如聚而饮水。

身虽促促心得宽,为汝白头屋中死。

(0)

福清平南道中

轻舆五月历郊坰,万事都非旧典刑。

省檄一番新缮甲,民兵十户半抽丁。

雨馀野水村村白,海上烟岑点点青。

只合早寻丘壑去,年来鬓发已星星。

(0)

送府掾之永嘉

福唐郡吏东阳客,此去永嘉知几程。

三秋忍与故人别,千里还将慈母迎。

橘柚满林香露重,鱼虾入市晚潮平。

交游我有同年在,相见还为道远情。

(0)

再道江亭用前韵酬美中

近来南国奏胡笳,处处干戈乱似麻。

避俗每观高士传,过江直访故人家。

百年风雨祠前树,万里云涛海上槎。

犹忆太平无事日,西湖载酒赏荷花。

(0)

歌风台二首·其二

暮年鸿鹄发悲歌,不似歌风慷慨多。

霸气雄心加海内,却从衽席暗消磨。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