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四十一,亦知四十非。
双亲家万里,梦寐常依依。
尚幸我弟贤,夙夜侍庭帏。
我无补衮功,只以窃禄违。
自从七月来,三命清切司。
首展经筵书,再篡曹工题。
复令知制诰,代草明光扉。
备员立螭蚴,何异立仗骑。
天子本圣明,忠臣要防微。
秦陇旱为雪,东南潦是饥。
委非亲民职,内计诚无奇。
肉食每自愧,几欲抽簪归。
尚抱献纳心,终欲有所施。
不然望旧山,归来慰严慈。
春初种松竹,想已含绿滋。
未种应为种,勿过青春时。
我年四十一,亦知四十非。
双亲家万里,梦寐常依依。
尚幸我弟贤,夙夜侍庭帏。
我无补衮功,只以窃禄违。
自从七月来,三命清切司。
首展经筵书,再篡曹工题。
复令知制诰,代草明光扉。
备员立螭蚴,何异立仗骑。
天子本圣明,忠臣要防微。
秦陇旱为雪,东南潦是饥。
委非亲民职,内计诚无奇。
肉食每自愧,几欲抽簪归。
尚抱献纳心,终欲有所施。
不然望旧山,归来慰严慈。
春初种松竹,想已含绿滋。
未种应为种,勿过青春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写给弟弟的信,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父母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弟弟在身边陪伴的感激之情。
首句“我年四十一,亦知四十非”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年龄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人生阶段的理解。接着,“双亲家万里,梦寐常依依”表达了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与父母的亲近。诗人对弟弟的关爱也体现在“尚幸我弟贤,夙夜侍庭帏”一句中,赞扬弟弟的贤能,并表达出对其日夜陪伴的感激。
“我无补衮功,只以窃禄违”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官职的反思,认为自己并未做出足以补救国家大政的贡献,只是因职位而领取俸禄,这让他感到内疚。接下来的几句“自从七月来,三命清切司。首展经筵书,再篡曹工题。复令知制诰,代草明光扉。备员立螭蚴,何异立仗骑”描述了诗人从七月开始担任的职务,包括参与经筵讲学、撰写公文、起草诏书等,这些职责虽然重要,但并未使他感到满足或自豪。
“天子本圣明,忠臣要防微”体现了诗人对君主的信任和对自身作为忠臣的责任感,强调了在权力面前保持警觉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几句“秦陇旱为雪,东南潦是饥。委非亲民职,内计诚无奇”表达了对国家面临的自然灾害和民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自己未能直接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遗憾。
“肉食每自愧,几欲抽簪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官场生活的反省和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尚抱献纳心,终欲有所施”则表明了诗人虽有退意,但仍怀有为国效力的心愿。“不然望旧山,归来慰严慈”表达了对父母的孝顺之情,希望能在晚年回到故乡,陪伴父母。
最后,“春初种松竹,想已含绿滋。未种应为种,勿过青春时”以自然界的生长过程比喻人生的历程,鼓励弟弟抓住时机,积极面对生活,表达了对弟弟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个人命运和国家责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