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危太博》
《送危太博》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一片灵台众共知,宦途宁肯避危机。

至诚似有神明助,尽室初从瘴海归。

烈火岂能伤美宝,覆盆终是见炎晖。

人生未出功名外,多少京尘待染衣。

(0)
注释
灵台:比喻内心。
宦途:仕途,官场生涯。
宁肯:宁愿。
避:避开。
危机:危险或困境。
至诚:极尽真诚。
神明助:神明庇佑。
尽室:全家。
瘴海:热带病疫区。
归:归来。
烈火:猛烈的火。
美宝:真正的宝贝。
覆盆:比喻乌云。
炎晖:阳光。
功名:功业和名声。
京尘:京城的尘土,象征世俗纷扰。
待染衣:等待洗净。
翻译
众人皆知他心如明镜,官场生涯他怎肯避开风险。
真诚的心仿佛得到神明庇佑,全家刚从热带病疫区归来。
再猛烈的火焰也无法伤害真正的宝贝,乌云之下总会有阳光照耀。
人生在世,除了追求功名,还有多少京城的尘土等待洗净心灵。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对一位即将启程、赴任之士大夫的送别。开篇即点明“灵台众共知”,可见被送别者在当时已颇具声望,且其人品德行亦为世所仰。接着“宦途宁肯避危机”则表达了这位士大夫面对官场的险恶,依然不畏艰难,愿意承担起责任和挑战。

至诚之心,如同有神明加持,让人敬佩。诗中的“尽室初从瘴海归”隐约透露出这位太守曾在瘴(疠)地任职,经历了艰难困苦,但依然坚韧不拔,最终平安返回。

“烈火岂能伤美宝”用比喻手法强调了这种坚毅不屈的品质,就如同美玉宝石,即使在烈火中炼烧,也无法损害其本质。末句“人生未出功名外,多少京尘待染衣”则是对被送别者的期许和鼓励,希望他能够在仕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留下不朽的功勋。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高尚的道德追求。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桂隐纪咏·煨芋轩

煖坐针寒滋,窗油雪让明。
地炉糠火熟,饱听乱松声。

(0)

桂隐纪咏·拥山亭

揜抱复回环,亭居紫翠间。
思量天下物,谁更好如山。

(0)

桂隐纪咏·咏老轩

因看上下经,便无烦恼事,慈俭不为先,躬行五个字。

(0)

琥子得监左帑归甬东待次

看湖初过月阴阴,同望灯廛话夜深。
帆向西兴人便远,再来华近莫相寻。

(0)

还至吴淞茂洪用余临平诗韵放鱼因思旧行大江

太仓云路天黏水,栉比渔家接沙觜。
巨艘买放截江鳞,举网遮空暗窗纸。
钱多鱼贱俱放怀,成贯不数成船来。
今朝纵汝真小惠,好去瞿塘滟澦堆。

(0)

绍兴间国工胡伟琵琶擅称一时其徒豪兴得胡心

半生繁会想梨园,醒耳秋风凤语弦。
我亦秦关归未暇,故教休说汴河边。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