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母是诸母,三十六峰是诸父。
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怀土。
怜君与我金石交,君归可得共载否。
小人无以报君恩,使君池亭风月古。
启母是诸母,三十六峰是诸父。
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怀土。
怜君与我金石交,君归可得共载否。
小人无以报君恩,使君池亭风月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名为《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其九)石请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启母是诸母,三十六峰是诸父”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观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敬仰之情。这里的“启母”指的是某种山峰或地理特征,而“三十六峰”则是对周遭环境的一种概括,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家乡的象征。
接着,“知君家近父母家,小人安得不怀土”两句,诗人通过设想朋友家的地点与自己心中的“父母家”相近,从而表达了对故土的情感。这里的“小人”是诗人自谦之词,而“怀土”的情感则是普遍的人性共鸣。
最后,“怜君与我金石交,君归可得共载否。小人无以报君恩,使君池亭风月古。”几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渴望重逢的愿望。“金石交”比喻深厚的友情,而“君归可得共载否”则是询问朋友是否能带上诗人一同返回。末尾两句,诗人感慨于无以为报答朋友之恩,便希望能够为朋友留下一些物证,如池亭等,以此纪念他们之间的情谊和共同的美好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朋友深厚的情谊。语言质朴、意境浓郁,是一首表达乡愁与友情交织的美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