诀别夫君十七年,如今泉壤相从,道有子为黄门给事;
痛哭慈母一千里,尚愿水浆少进,留此身立青史功名。
诀别夫君十七年,如今泉壤相从,道有子为黄门给事;
痛哭慈母一千里,尚愿水浆少进,留此身立青史功名。
这首挽联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毛鸿宾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上联“诀别夫君十七年,如今泉壤相从,道有子为黄门给事”中,“诀别”二字透露出离别的哀伤,“十七年”则强调了时间之长,暗示了母亲在失去丈夫后独自抚养儿子的艰辛岁月。“泉壤相从”描绘了母亲与丈夫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的情景,而“道有子为黄门给事”则表明儿子毛鸿宾成就卓著,继承了家族的荣耀,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
下联“痛哭慈母一千里,尚愿水浆少进,留此身立青史功名”中,“痛哭慈母”直接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之情,“一千里”则夸张地形容了思念的距离之远,表现了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尚愿水浆少进”则是对母亲生前的关怀与照顾,即使在母亲去世后,仍希望她能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安慰。“留此身立青史功名”则表达了对母亲一生贡献的认可与赞美,希望她的事迹能够被历史铭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更体现了对母亲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敬意和对儿子成就的骄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情、孝道以及个人功名的深刻理解与重视。
请君勿思家,相将守除岁。
谁家守岁同故人,惟我与君开此例。
作诗送岁君有篇,买酒餪岁我有钱。
莫嫌苦与岁留连,惜是明朝已隔年。
本恋岁华还恋客,亦惜明年又南北。
岁来岁去自无穷,客去客来头渐白。
白头无春风,且映灯花红。
灯花落处天拂曙,君起云归岁亦去。
归家马蹄急如飞,家人阑门谇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