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啸竹轩》
《题啸竹轩》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借与江风入茂林,低低戛玉伴龙吟。

琅玕影动分清奏,鸾凤声寒得至音。

妙处成文元有节,虚中出乐自无心。

子期一听终区别,流水高山不在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ozhúxuān
sòng / xīn

jièjiāngfēngmàolínjiábànlóngyín

lánggānyǐngdòngfēnqīngzòuluánfèngshēnghánzhìyīn

miàochùchéngwényuányǒujiézhōngchūxīn

tīngzhōngbiéliúshuǐgāoshānzàiyín

翻译
江风轻轻吹过茂密的树林,发出低沉的响声,如同敲击美玉伴随龙的吟唱。
月光穿过琅玕树影,带来清澈的音乐,凤凰的鸣叫声带着寒冷,却传达出最深沉的和谐。
美妙之处自然成诗,无需刻意雕琢,空灵之中流淌出的音乐出自无心。
钟子期一听就能分辨,这音乐超越了流水和高山的吟唱,意境深远。
注释
江风:江上的风。
茂林:茂盛的树林。
戛玉:敲击美玉的声音。
龙吟:龙的吟啸声。
琅玕:竹子的一种,这里指月光下的竹影。
清奏:清澈的音乐。
鸾凤:凤凰。
至音:极美的声音。
成文:自然成诗。
元有节:自然而然地有节奏。
虚中出乐:从空灵中产生音乐。
无心:不刻意。
子期:古代知音钟子期。
终区别:一听就能分辨。
流水高山:比喻音乐的意境。
不在吟:超越了吟唱。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题啸竹轩》,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新所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

"借与江风入茂林,低低戛玉伴龙吟。" 这两句描绘了江风轻拂竹叶的情景,其中“借与”二字表明了外界环境与诗人内心世界之间的交流,而“低低戛玉伴龙吟”则形象地将竹声比喻为美妙绝伦的声音,与自然之灵相呼应。

"琅玕影动分清奏,鸾凤声寒得至音。" 此处继续描绘了竹林的音乐性质,“琅玕”指的是古代乐器,这里比喻竹声如同高雅的音乐,而“鸾凤声寒得至音”则强调了这种声音既清脆又深远,宛如仙界之音。

"妙处成文元有节,虚中出乐自无心。" 这两句诗表达了艺术创作的自然流露和对美的追求。“妙处成文”意味着在这宁静的竹林中,诗人内心涌现出了高妙的文学创造,而“元有节”则是说这种创造自有一种规律;“虚中出乐”则表明音乐(或艺术)源于空灵之境,“自无心”意味着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经意图。

"子期一听终区别,流水高山不在吟。" 这两句诗是对听者和景物的进一步描绘。“子期”代指聆听者,一旦真正聆听,便能辨识其中之美;“流水高山不在吟”则表达了诗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描述,触及更深层次的意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林风景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高远追求。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舟望紫岩

近山如画墙,远山如帚长。
我从云中来,回头白茫茫。
惜去乃尔觉,常时自相忘。
相忘岂不佳,遣此春怀伤。
飘洒从何来,衣巾径微凉。
初疑雨气集,冉冉游尘黄。
无归亦自可,信美非吾乡。
登舟望东云,犹向帆端翔。

(0)

陈公哲梅花百咏

梅下故人呼不应,石桥溪寺水泠泠。
回头听得陈惊坐,一似春风吹梦醒。

(0)

风雨游小在浦

海坞秋风裹,无悰眼亦开。
潮卫乌屿长,雨过象山林。
畲父收牛种,渔丁拾庳胎。
乘桴吾岂敢,人说近蓬莱。

(0)

瑞上人求诗

源公作诗可怜生,亦有谡谡山林声。
见说丰姿委缣素,霜颊黛顶照人明。

(0)

送官归作

人世悔识字,祝身如野农。
勤劳养尊老,膳味日可重。
晨刍熟新黍,耕林有过从。
行吟聆松籁,此乐逾歌锺。

(0)

四明山中十绝·大小横山

小横欲尽大横来,万壑千岩汹涌开。
闻道洞天深几许,紫云深处有楼台。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