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月朔旦枕上偶成》
《十月朔旦枕上偶成》全文
明 / 殷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三干里外未归人,四五旬来半病身。

莫问男婚并女嫁,须知亲老又家贫。

田园几处荒芜尽,坟墓何人拜扫新。

渭水无情过门去,也能呜咽助悲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饱受疾病困扰的中年人的内心世界。他深感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对家庭的种种责任和困难感到无力承担。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亲人老去、家境贫困的无奈与哀伤。

首联“三千里外未归人,四五旬来半病身”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现状:远离故乡,身陷病痛。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三千里”强调了距离之远,“四五旬”则突出了年龄的增长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长期在外奔波,身心俱疲。

颔联“莫问男婚并女嫁,须知亲老又家贫”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忧虑。他深知自己无法处理家庭中的大事小事,尤其是儿女的婚事和父母的赡养问题,这既是现实的压力,也是内心的自责。这一联通过“莫问”和“须知”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和责任感。

颈联“田园几处荒芜尽,坟墓何人拜扫新”将话题转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荒芜的田园象征着失去的生计,无人拜扫的坟墓则寄托了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这两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担心自己无法为家人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护。

尾联“渭水无情过门去,也能呜咽助悲辛”以自然界的渭水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无情。渭水“过门而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可逆转。而渭水“呜咽”,则是诗人内心悲痛的外化,它似乎在为诗人的不幸遭遇而哭泣,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对年老体弱亲人的关怀、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普遍的生存焦虑。

作者介绍

殷奎
朝代:明   字:孝章   号:强斋   籍贯:苏州府昆山

苏州府昆山人,字孝章,一字孝伯,号强斋。少从杨维桢习《春秋》。博学精审,勤于纂述。洪武初曾任咸阳教谕。念母致疾而卒,年四十六。门人私谥文懿先生。有《道学统系图》、《强斋集》、《陕西图经》、《关中名胜集》、《昆山志》、《咸阳志》。
猜你喜欢

禽言三首·其二

子归子归胡不归,田园既芜屋成灰。

迟迟吾行当诉谁,王门鼓瑟不如抱竽吹。

须发改变筋力衰,不归不归更何为。

(0)

次韵静观野兴

老年滋味淡为嘉,一读君诗信作家。

松坞风高闻落子,菊篱秋晚爱馀花。

罾喧定得鱼盈尺,碓熟宁愁饭有沙。

更喜惠山泉在望,水符分到便堪茶。

(0)

鴳林八景诗为赵都谏赋四首·其四

荻花飞尽晚苍苍,月照陂塘秋露凉。

碧雾渐消光渐满,悠然一曲和沧浪。

(0)

湖上

开岁常怀湖上游,干戈阻绝未能酬。

水光山色依然好,红叶青松不奈秋。

驱寇曾闻当日喜,渔歌犹有昔时愁。

独怜鸥鸟沙汀上,来往翻飞得自由。

(0)

春日东郊访卢文厚

春日东郊外,风光事事新。

杏花红欲破,柳色绿初匀。

野水侵溪岸,轻风起陌尘。

数椽茅屋底,爱尔独安贫。

(0)

访雪次施侍御韵为袁邦正赋

为发山阴兴,须烹扫雪茶。

玄谈消世虑,淑气动春华。

玉漏香沈烬,青灯夜吐花。

孤吟成底事,句稳足生涯。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