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以诗还之》
《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以诗还之》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当时高蹈翰墨场,江南李氏洛下杨。

二人殁后数来者,西台唯有尚书郎。

篆科草圣凡几家,奄有汉魏跨两唐。

纸摹石镂见彷佛,曾未得似君家藏。

侧釐数幅冰不及,字体攲倾墨犹湿。

明窗棐几开卷看,坐客失床皆起立。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仲将伯英无后尘,迩来此公下笔亲。

使之早出见李卫,不独右军能逼人。

枯林栖鸦满僧院,秀句争传两京遍。

文工墨妙九原荒,伊洛气象今凄凉。

夜光入手爱不得,还君复入古锦囊。

此后临池无笔法,时时梦到君书堂。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好友李君贶所借书法作品的赞美之作。诗中首先提到李氏和杨氏两位前辈在书法领域的卓越成就,暗示李君贶的祖上也有深厚的翰墨根基。接着,诗人高度评价李君贶的书法技艺,称其作品既有篆科草圣的风范,又跨越了汉魏和两唐的风格,甚至超越了纸摹石镂的仿制品,直追真迹。

诗人惊叹于李君贶的字迹之美,形容其如冰寒而清新,倾斜的笔画中墨色未干,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打开画卷,观者仿佛被其书法的魅力所震撼,以至于坐客都为之起身。诗人以雷惊蛰比喻书法的生动与活力,赞誉李君贶的才华堪比古代书法大家仲将和伯英。

诗中还提及李君贶的作品广为流传,不仅在京师受到推崇,而且他的文采和墨妙使得后世感到无比敬仰。诗人感慨,即使是在李君贶之后,也鲜有人能与其书法相媲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李君贶书法的珍视,将其视为夜明珠般宝贵,虽然归还,但心中仍时常怀念他的书堂。

整首诗通过描绘李君贶的书法艺术,展现了对其才情的高度赞扬,以及对书法艺术传承的感慨,体现了黄庭坚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杂兴·其三

欃枪初疑附,直为饥所驱。

酸寒仰鼻息,飞走受指呼。

边臣失驾驭,积渐骄灌夫。

一朝怒螳臂,跳踉何其愚。

李陵出偏师,毙之如拉枯。

零落残部曲,相与奉杨姑。

去为鞑行省,蟠据兖郸区。

其子少而黠,亦颇涉猎书。

耻父污国史,讳人呼逆雏。

拜表举全齐,献之王会图。

遂救东隅失,许称南面孤。

功名虽不终,忠孝焉可诬。

不知战场内,曾有庙貌无。

吾尝草二麻,何处陈束刍。

(0)

四叠·其八

□□□□□□□,□□□□□□□。

□□□□□□论,不信山矾敢雁行。

(0)

九日

起瞻宇宙尚阴霾,杖策篱东一散怀。

发少可堪乌帽落,樽空凝望白衣来。

插萸兄弟悲终鲜,把菊先生唤不回。

犹倚栏杆搔雪鬓,老无脚力更登台。

(0)

题蔡烓主簿诗卷·其一

诗作平生祟,因而废不为。

君豪频挑战,吾老怯交绥。

哨骑来无定,纲船发尚迟。

日长无职事,半是撚髭时。

(0)

题小室二首·其二

阡陌东西山北南,半生常带散人衔。

何曾云梦芥八九,一任狙公芧四三。

閤上大夫投欲死,瓮间吏部寝方酣。

可怜子骏无家法,下见先人面有惭。

(0)

答杨?

一生忠孝发于诗,不为桃根与柳枝。

枣本流传容有伪,笺家穿凿苦求奇。

偶全要领惭轻典,虚呕心肝悔少时。

泽畔累臣搔白首,孤吟不敢累亲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