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咏八首·其七》
《杂咏八首·其七》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0)
注释
召公:古代官名,指召穆公。
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亚:次于。
农时:农业季节。
惮:害怕,担心。
甘棠:一种树,古人常在此树下休息或处理政务。
千室长:拥有众多房屋的官员,象征地位。
耻:感到羞耻。
弹琴:古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修养和教化。
高堂:高大的厅堂,代表显赫的地位。
翻译
召公作为地方长官,才能仅次于圣人。
他关心农事,不怕麻烦,常在甘棠树下听取百姓诉讼。
如今的千户之长,却以询问农事为耻。
他在高堂上弹琴,意图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其《杂咏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圣明君子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思与批判。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这两句赞扬召公(即周公旦)不仅德行高尚,而且能力也堪称圣人之下。召公是西周初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后世尊为理想的君子典范。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反映了古代圣王对待百姓和处理法律案件的仁政态度。诗中提到在农业繁忙的时候,不加重农民负担,而是在树荫下为民解惑,体现出领导者对民众的关怀。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代社会状况的感慨。现在的人们,虽拥有千间房屋,却已经羞于向农夫询问农业知识,这反映出人们对土地、劳动和本真生活的疏离与迷失。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大堂屋之上弹奏琴瑟的情景,表达了他希望通过音乐来影响世道,使社会回归到更纯粹、和谐的状态。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关切。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佚老亭

胶胶朝路七书考,请绂星江恨不早。

昔诧庐山心未然,今见庐山真是好。

子卜子家庐山傍,庞眉鹤发商山皓。

老而欲佚不得佚,此佚由来锡穹昊。

江声山色纷亭前,溢架诗书对花草。

心闲日月自舒长,此身到处蓬莱岛。

不妨留客醉幕天,浩歌大笑尊罍倒。

寄言五峰盍定交,伴此一翁呼六老。

(0)

仙居洞

仙客神人几度行,环山岌嶪似重城。

有门不掩寒溪月,终日水流无尽声。

(0)

曾见春花落万红,不然随雨即随风。

如何得到重阳日,浮在陶家酒盏中。

(0)

漱石轩·其一

危石参差上霄汉,中涵万壑冰玉清。

与谁流出洗尘滓,遗我一林风雨声。

(0)

喜见家山答守之二首·其二

喜见家山喜见晴,乾坤都属舞雩春。

家山自是山无数,认得春风定可人。

(0)

谒武肃王庙一绝呈汪帅卿

干戈五纪乱如烟,吴越生成八十年。

遗像尘昏碑露立,三间败屋独萧然。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