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其《杂咏八首》中的第七首。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圣明君子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思与批判。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这两句赞扬召公(即周公旦)不仅德行高尚,而且能力也堪称圣人之下。召公是西周初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被后世尊为理想的君子典范。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反映了古代圣王对待百姓和处理法律案件的仁政态度。诗中提到在农业繁忙的时候,不加重农民负担,而是在树荫下为民解惑,体现出领导者对民众的关怀。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代社会状况的感慨。现在的人们,虽拥有千间房屋,却已经羞于向农夫询问农业知识,这反映出人们对土地、劳动和本真生活的疏离与迷失。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高大堂屋之上弹奏琴瑟的情景,表达了他希望通过音乐来影响世道,使社会回归到更纯粹、和谐的状态。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关切。
胶胶朝路七书考,请绂星江恨不早。
昔诧庐山心未然,今见庐山真是好。
子卜子家庐山傍,庞眉鹤发商山皓。
老而欲佚不得佚,此佚由来锡穹昊。
江声山色纷亭前,溢架诗书对花草。
心闲日月自舒长,此身到处蓬莱岛。
不妨留客醉幕天,浩歌大笑尊罍倒。
寄言五峰盍定交,伴此一翁呼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