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柏森森护盘石,老聃踞坐三人立。
盛德之容本和豫,漠然不应岂真实。
向者隐奥九九篇,才示指画意已传。
细看尹喜磬折处,金篦刮膜见全天。
侍旁二子来何许,无乃徐甲庚桑楚。
注目拱手气不吐,画师笔端更解语。
函谷关废河水黄,授经台倾陇草荒。
一幅东绢吾无用,要逐青牛归帝乡。
大柏森森护盘石,老聃踞坐三人立。
盛德之容本和豫,漠然不应岂真实。
向者隐奥九九篇,才示指画意已传。
细看尹喜磬折处,金篦刮膜见全天。
侍旁二子来何许,无乃徐甲庚桑楚。
注目拱手气不吐,画师笔端更解语。
函谷关废河水黄,授经台倾陇草荒。
一幅东绢吾无用,要逐青牛归帝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灼的作品,题为《题赵德脩所藏孙太古尹喜传道图》。诗中的意境雄浑,笔触生动,描绘了一幅古人论道的图景。
开篇“大柏森森护盘石,老聃踞坐三人立”勾勒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老者端坐,旁观者站立,显示出尊敬和期盼之情。接着,“盛德之容本和豫,漠然不应岂真实”表达了对高德之士的赞美和疑惑,他们的德行如同涵养深厚,不言而喻,令人钦佩却又难以捉摸。
“向者隐奥九九篇,才示指画意已传”则透露出这幅图中蕴含着深邃莫测的道理和智慧,而这些内涵通过画家的手笔已经传达给后人。诗人细腻观察尹喜磬折之处,发现“金篦刮膜见全天”,这是对绘画技艺的高度赞赏,彷彿可以窥视到整个宇宙的奥秘。
“侍旁二子来何许,无乃徐甲庚桑楚”则是对图中人物身份和背景的一种猜测,或许是在询问这两位站在一旁的人物,他们来自何方,是哪些尊宿。紧接着,“注目拱手气不吐,画师笔端更解语”表现了诗人对画家用笔传神的赞叹,那份内在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仿佛可以通过呼吸传递。
最后两句“函谷关废河水黄,授经台倾陇草荒。一幅东绢吾无用,要逐青牛归帝乡”则是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个人志向的表达。函谷关、废河、授经台等地名让人联想起古代的辉煌与今天的荒凉,而诗人却表示自己对于这幅画的珍视,并有着返回自然天成世界的愿望,如同归隐。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灼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鉴赏,更透露出了他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悟。
好风佳月说龙川,人喜新来别乘贤。
才尽优为千里式,学今有用四书全。
黄门祠下挥吟笔,丞相岭头先著鞭。
莫但俛眉衔纸尾,忍教田里苦颠连。
河鱼出龙门,云雷走平地。
飞腾不上天,临流夜生子。
生子子有神,怒风翻海水。
长爪探阳乌,中原苦腥气。
钳奴不耕作,扬鞭断其尾。
黄犊养成斑,奔登邺城址。
豹来抱虎儿,新棘多钩刺。
洛阳金凤凰,飞入漳河底。
东南寒日短,满地边尘起。
南濒清渭北洛水,寒沙东西横百里。
中条太华塞秦关,众川无归皆潴此。
地维忽断两山高,帝罚罔功五丁死。
波飞浪激走东溟,积雪回汀拥都鄙。
坡陀起伏接城门,荐草甘泉国马屯。
云昏雾暗天驷下,星宫夜失房宿尊。
骅骝骐骥种各有,一一六印官字存。
开元籍马七十万,监苑旧政宜讨论。
过都历块汗流血,朝刷幽并暮楚越。
天边不从銮辂行,岁久空老狐貆窟。
去年驹生风雨腥,戴角肉鬣自有鳞。
厩人见怪弃于野,腾入渭水方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