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平公桥》
《过平公桥》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

荇花深似菊,芡叶皱于荷。

闻道新桥好,还成带雨过。

如何平氏店,宿处不逢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pínggōngqiáo
sòng / yángwàn

gāoànxíngchéngqīngdàn

xìnghuāshēnqiànzhòu

wéndàoxīnqiáohǎoháichéngdàiguò

píngshìdiàn宿chùféng

注释
高岸:河岸很高。
行成路:形成道路。
清渠:清澈的水渠。
淡不波:水面平静无波纹。
荇花:水生植物,像荇菜。
深似菊:长得像菊花一样茂盛。
芡叶:一种水生植物,叶子有皱纹。
皱于荷:比荷花的叶子更有皱纹。
闻道:听说。
新桥:新的桥梁。
好:优美。
还成:还是决定。
带雨过:冒着雨走过去。
如何:为何。
平氏店:平氏的旅店。
宿处:住宿的地方。
不逢它:没有遇见其他人。
翻译
高高的河岸形成道路,清澈的水渠不起一丝波纹。
水生植物荇菜繁茂如菊花,芡叶的皱纹比荷花更明显。
听说新桥景色优美,我打算冒雨走过。
为什么在平氏的旅店,没有遇到其他客人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风光图景。起始两句“高岸行成路,清渠淡不波”表达了诗人在一条高耸河岸旁缓缓前行,水面平静无波,给人以一种安详之感。

接下来的“荇花深似菊,芡叶皱于荷”则描绘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荇菜和菊花都是常见的乡村植物,它们茂密地生长着,而芡实(即莲子)和荷叶也交织在一起,展示了夏季水边的繁盛景色。

诗人随后提到“闻道新桥好,還成带雨过”,这里的“新桥”可能指的是一座新建或刚修缮好的桥梁。诗人听说这座桥很美丽,但当他亲自去看的时候,却是在细雨中通过,这种环境增加了一丝淡淡的忧郁和凄凉。

最后两句“如何平氏店,宿处不逢它”表达了对某个地方——可能是平氏店——的怀念之情。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安歇的地方,但最终选择了这个店铺作为歇息之所。这也许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片土地和居住地的一种依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而又带有淡淡乡愁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寄秦粹吕四丈职方渊

丈人宦意静如山,五十朱衣鬓未斑。
富庶讴歌归别驾,太平谈笑服诸蛮。
熊罴一兆高门后,鸿雁连飞绝塞间。
莫学冯唐终蹭蹬,功名犹好出秦关。

(0)

九月十日龙兴寺饮饯蹇磻翁赴梁门酒半题名南

昨日曾来把酒卮,隔宵已过菊花期。
回头一笑成陈迹,不独秋香有盛衰。

(0)

居魏岁馀未尝见江乡故人今无悔如雄过此相见

经年大河北,终日故乡心。
入耳欣吴语,开怀慰越吟。
天寒裘领薄,日暮酒杯深。
早晚论边策,长缨试请擒。

(0)

腊月二十三日群牧使元内翰曾龙图同日拜枢参

洗马池边喜气俱,二公同日上云衢。
北门学士参台鼎,内阁才臣贰斗枢。
晓殿春风迎拜舞,晚街霁日照传呼。
回头应笑蹉跎客,养拙长甘伴圉夫。

(0)

前日以诗赠贾麟进士繼蒙和答而杨蟠从事亦随

贾生俊辩凌诸老,二十汉廷冠插脑。
魁奇远裔空传家,惨淡壮年翻却扫。
巧心用过金几缗,愤泪顷乾玉三抱。
五湖梦数归何时,四海形单生不造。
乡宴无心听鹿鸣,时平有口歌鱼藻。
每舒意气拂剑光,懒把穷通叩蓍草。
江河饮肺吞阮刘,风月吟肠笑郊岛。
君才慎勿恃晚成,俗态由来尊少好。
众人竞进皆揠苗,独子甘贫犹嗜枣。
囊装未抵一羽轻,笔力堪支泰山倒。
闲身自放垅上耕,愁面谁怜泽边槁。
幽寻骑马衫覆鞯,冷卧乏毡床露藁。
无劳儿女悯滞材,岂竟乾坤厄吾道。
从前平步封公侯,亦有逢辰出舆皁。
光华圣旦发可晞,涵泳儒流身已澡。
收还事业幸未迟,揖取功名须及早。
不然一世成虚生,虽曰百年如实夭。
公朝富贵弗汝悭,仕路高车似麻稻。

(0)

送蹇磻翁都官赴粹梁门

共昔登龙客,仍今同舍郎。
后先趋帅府,南北重离觞。
塞角催秋月,边烽落晓霜。
军城看趣召,能久赖王祥。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