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何曾有梦,见时又说多情。玉楼银烛坐吹笙。
赢得半床春病。欲去愁魂袅袅,难干泪眼盈盈。
落花风紧月三更。帘外鹦哥叫冷。
别后何曾有梦,见时又说多情。玉楼银烛坐吹笙。
赢得半床春病。欲去愁魂袅袅,难干泪眼盈盈。
落花风紧月三更。帘外鹦哥叫冷。
这首《西江月·春夜》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词中描绘了主人公在春夜中的复杂情感与思绪。
开篇“别后何曾有梦,见时又说多情”,以对比手法展现离别与重逢的情感差异。离别时无梦可寻,重逢时却又言多情,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矛盾。接着“玉楼银烛坐吹笙”一句,以华美的场景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孤独,通过吹笙这一动作,试图在音乐中寻找慰藉。
“赢得半床春病”则暗示了主人公因情感波动而产生的身体不适,进一步深化了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接下来,“欲去愁魂袅袅,难干泪眼盈盈”两句,直接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与泪水,愁魂袅袅象征着难以排遣的忧愁,泪眼盈盈则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激荡与无法抑制的悲伤。
最后,“落花风紧月三更,帘外鹦哥叫冷”以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落花随风飘散,月色在三更时分显得格外清冷,而远处鹦鹉的叫声更添了几分寒意,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细腻的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生动刻画,展现出了一幅春夜中人物情感波动的画面,既有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情感的细腻。
血战中原,吊不尽、忠魂辛苦。
纷纷见、旌旗北指,衣冠南渡。
半壁莺花天水碧,十围松柏云山古。
最伤心、杯酒未能酬,黄龙府。金牌急,无人阻。
金瓯缺,何人补。但销金锅里,怕传金鼓。
墙角读碑斜照冷,墓门铸铁春泥污。
爇名香、岁岁拜灵祠,栖霞路。
黄昏人醉。又几阵西风,纸窗敲碎。
昨日今宵,一样薄寒如水。
钗欹鬓亸纱屏背,不成眠,梦来无谓。
瓶花香细,笔花艳冷,釭花红萎。算何必莲台忏悔。
悔愁根未剪,休言聪慧。幅幅云笺,洒满数行清泪。
罗襟长把秋兰佩,一声声、歌断山鬼。况禁病里。
年光去也,只添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