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苑连城去,膏腴百万畴。
剩栽宛苜蓿,空老汉骅骝。
地惜桑麻少,天教雨露优。
兵资与农事,廊庙重为谋。
别苑连城去,膏腴百万畴。
剩栽宛苜蓿,空老汉骅骝。
地惜桑麻少,天教雨露优。
兵资与农事,廊庙重为谋。
这首诗描绘了对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的深思。首句“别苑连城去,膏腴百万畴”描绘了广袤肥沃的土地,仿佛连绵的城池一般广阔。接着,“剩栽宛苜蓿,空老汉骅骝”则表达了对资源分配的反思,指出在如此肥沃的土地上,却未能充分利用,反而让珍贵的马匹因缺乏适宜的草料而老去,暗含对资源浪费的批评。
“地惜桑麻少,天教雨露优”两句,诗人感叹于土地上种植的作物种类较少,但上天却给予了充足的雨水和露水,暗示了对农业多样性的重视以及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最后,“兵资与农事,廊庙重为谋”则点明了农业与国家军事、政治决策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规划和管理农业资源时应承担的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土地利用、农业发展以及其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云气楼台,分一派、沧浪翠蓬。
开小景、玉盆寒浸,巧石盘松。
风送流花时过岸,浪摇晴练欲飞空。
算鲛宫、祗隔一红尘,无路通。
神女驾,凌晓风。
明月佩,响丁东。
对两蛾犹锁,怨绿烟中。
秋色未教飞尽雁,夕阳长是坠疏钟。
又一声、欸乃过前岩,移钓篷。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嫩阴绿树。
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
征衫贮。
旧寒一缕。
泪湿风帘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