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
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
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
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
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
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
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
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
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
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
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
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生活中的困顿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老人年六十,生理常刺促”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年龄和生活状态,六十岁的年纪,生活却总是充满压力和紧迫感。接着,“归无一棱田,此事乱心曲”表达了老人没有田地可归,这让他内心感到困扰和不安。
“妻孥渺相望,幼稚炯在目”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望与关注,虽然身处远方,但彼此的心却紧紧相连。然而,这种情感的交流并不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老人的忧虑依然存在。
接下来,“师今遇龟溪,山水无尽绿”转而描述了老人遇到的自然美景,龟溪的山水绿意盎然,似乎为老人带来了暂时的慰藉。然而,“石壁严宝坊,泉甘宜杞菊”又揭示了这里的环境虽美,但生活条件并不理想,石壁陡峭,宝坊简陋,泉水虽甘甜,但枸杞菊花的生长条件可能也有限。
“但恐斋厨空,眼饱不救腹”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实际困难的担忧,即使眼前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饥饿的肚子才是最真实的困扰。最后,“并山行径微,草露湿人足。师访老人家,门前有修竹”则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老人居住环境的简陋,以及来访僧人的关怀,门前的修竹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无恙危阑,染秋色、一夕谁知。
林疏日薄,作寒那更天涯。
恼乱丹枫醉舞,甚婵娟青女,犹斗华姿。悽其。
亏荒城,侵晓角吹。
漫惜何郎鬓绿,念江山金粉,一例成悲。
懒具鹴裘,向东篱、且看寒枝。
葭苍伊人何处,便咽尽、孤琴促节,雅操贻谁。
锦书滞,怅南楼,惊雁过迟。
过雨檐花,透风窗竹,露点翠梧金井。
林梢小阁,曲枕溪流,静绿荡胸千顷。
帘捲夜近,银河秋浸天阶,水明星静。
欠追凉绮袖,一枝横玉,满身云影。
回忆处、月气湖烟,空台摇落,上下卧临清镜。
淩波弱步,湿雾香鬟,梦断数峰青回。
年事如今暗惊,燕草天荒,吴枫江冷。
但孤云远水,愁入离痕泪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