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资红裙,其乐未为至。
欢然文字饮,兴逸不知醉。
放怀溪山间,雅饮亦其次。
裸裎岂是达,温克乃足贵。
醉乡谁不到,未必能知味。
饮酒资红裙,其乐未为至。
欢然文字饮,兴逸不知醉。
放怀溪山间,雅饮亦其次。
裸裎岂是达,温克乃足贵。
醉乡谁不到,未必能知味。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次韵和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二)》。诗中描绘了饮酒之乐与文人雅集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饮酒资红裙,其乐未为至。” 开篇即以“红裙”比喻女子,暗示饮酒时的欢乐氛围,但这种快乐还未达到极致。“欢然文字饮,兴逸不知醉。” 接着描述文人们在文字的海洋中畅饮,精神愉悦,以至于忘记了酒醉的感觉。这不仅体现了文人的风雅,也表达了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
“放怀溪山间,雅饮亦其次。”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在自然山水间的雅集,饮酒只是次要的活动,重要的是心灵的释放与自然的亲近。“裸裎岂是达,温克乃足贵。” 这里提到裸露身体并非真正的通达,而是在言行举止中保持温文尔雅才是珍贵的品质。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格修养的重视。
最后,“醉乡谁不到,未必能知味。” 醉乡,常指饮酒后忘却尘世烦恼的境界。诗人认为,无论谁都能到达这个境界,但是否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滋味,却因人而异。这既是对饮酒之乐的赞美,也是对人生体验深度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司揭本楚官,子孙以官氏。
揭阳汉建侯,氏实出于史。
同源而异流,流各昧其源。
泛舟在中河,安得穷昆仑?
驱马燕山市,路逢子揭子。
为我述其先,本自司揭始。
及乎旴徙洪,着与揭阳通。
以兹究其源,濒海而南东。
南东烟涛恶,将身犯蛟鳄。
远拜故侯坟,遗踪尚如昨。
归来见翰林,赠以双南金。
集贤亦敬叹,高文留赏音。
二公天下士,子亦庭阶美。
胡不揽家毡,黄朱耀闾里。
九万扶摇风,相看尚转蓬。
高楼有横笛,送雁上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