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运初中兴,扶颠待柱石。
畴能补天漏,登阶捧玉册。
汉运初中兴,扶颠待柱石。
畴能补天漏,登阶捧玉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雄人物的壮丽画面,通过对其勇猛和才智的描述,展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姿态。
“汉运初中兴”一句,表明故事发生在汉朝复兴的初始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变革的时代背景。"扶颠待柱石"则形象地描绘了英雄人物肩负重任,如同古代神话中的大力士扶持天柱,显示出其不凡的担当和力量。
“畴能补天漏”一句,借用了中国古代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寓意着英雄具有修复天空之缺的非凡能力。"登阶捧玉册"则展现了他在权力和智慧上的高度成就,如同古代官员上殿奏报,用玉制的仪式用具捧呈重要文件。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位英雄形象,使人读之而生敬佩之情。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英勇的颂扬,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复兴、英雄领袖的渴望和期待。
新诗传咏忽纷纷,楚老吴娃耳遍闻。
尽解呼为好才子,不知官是上将军。
辞人命薄多无位,战将功高少有文。
谢脁篇章韩信钺,一生双得不如君。
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
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
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
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疏受老慵出,刘桢疾未平。
何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烟景冷苍茫,秋深夜夜霜。
为思池上酌,先觉瓮头香。
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醍醐惭气味,琥珀让晶光。
若许陪歌席,须容散道场。
月终斋戒毕,犹及菊花黄。
忆抛印绶辞吴郡,衰病当时已有余。
今日贺君兼自喜,八回看换旧铜鱼。
[予自罢苏州及兹,换八刺史也。
]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
[馆娃宫,今灵岩寺也。
乌鹊桥在苏州南门。
]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