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矢桑弧识举男,赋诗言射我需谙。
钩弦易挽钧盈六,辨制底须朱极三。
终不可谖惟令德,佩之无斁岂虚谈。
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里涵。
蓬矢桑弧识举男,赋诗言射我需谙。
钩弦易挽钧盈六,辨制底须朱极三。
终不可谖惟令德,佩之无斁岂虚谈。
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里涵。
此诗《再咏玉韘》为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以玉韘为喻,表达对美德的追求与推崇。
首联“蓬矢桑弧识举男,赋诗言射我需谙”以古代射箭的工具“蓬矢桑弧”象征教育与培养,指出通过教育可以识别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强调了射箭技艺的掌握,暗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颔联“钩弦易挽钧盈六,辨制底须朱极三”进一步阐述了技艺与规则的重要性。钩弦易挽,意味着技艺的熟练;而辨制则需精细,朱极三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规则或标准,强调了在技艺之外,规则与细节同样重要。
颈联“终不可谖惟令德,佩之无斁岂虚谈”表达了对美德的重视与追求。即使技艺高超,若无美德相辅,仍不足以成就大业。佩之无斁,即佩戴美德而不厌倦,强调了美德的持久价值和重要性。
尾联“环中内外光明莹,一气浑融万里涵”以“环中内外”象征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强调了内在与外在的光明与纯净。一气浑融,则是强调了万物一体,和谐共存的理念,寓意着美德如同水一般,能够包容万物,滋润大地。
整首诗通过玉韘这一具体事物,寓言般地探讨了教育、技艺、规则、美德以及整体和谐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
谁开大仰云?
此岂吾力及。
日光千丈毫,弹指众峰立。
衡山卷阴气,海市发冬蛰。
韩苏两枯鱼,出语自濡湿。
人厄与天穷,底用苦封执?
但喜拄杖俊,仍欣芒屩涩。
向来三尺泥,有足似羁*。
龙渊古桥皴,獭径寒溜泣。
春浅山容瘦,风饕涧声急。
一箪寄前村,野蔌旋收拾。
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
土毛冠江西,斗酒况可挹。
聊同一笑粲,缓赋百忧集。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
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
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暖合无人到,寒枝为我横。
情钟吹蕊破,静极觉香生。
老去魂休断,春来眼且明。
逃禅时索笑,百匝傍窗行。
宫府相图势不收,国家何有各自谋。
纵无管蔡当时例,业已弯弓肯罢休!
弟兄相贼斁天伦,自古无如舜苦辛。
掩井捐阶危万死,不闻亲杀鼻亭神。
佐命诸公趣夜装,争言社稷要灵长。
就令昆季尸神器,未必唐家便破亡。
建成回马欲驰归,元吉行趋武德闱。
若使两人俱得去,却於何处极兵威?
嫡长承祧有大伦,老公爱子本平均。
只知世上寻常理,争信英雄解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