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与谷林坐天目山房看月谈及倪文正公筑露台以种竹及以徽墨涂壁各林欣然思效之率尔有作》
《夜与谷林坐天目山房看月谈及倪文正公筑露台以种竹及以徽墨涂壁各林欣然思效之率尔有作》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衣云阁外万竿竹,绝地累土高十寻。

尚书于此著《儿易》,黄芽竞茁苍精吟。

梦吞三爻美东箭,老人犹自有童心。

童心太古玄又玄,黝墨馀波四壁淋。

坐教三天都中贤太守,兼车十笏贡南金。

歙溪石液愁竭泽,黄山松鬣嗟焚林。

方程夜共山鬼泣,风篁飒飒为之传哀音。

通人好事成奇癖,而今但有荒邱岑。

竹耶墨耶双消沉,我过始宁泪满襟。

昨宵山房看新月,庖羲一丸正在参。

危坡绝顶更如砥,古墙八面都成阴。

龙飞凤舞远峰至,苍茫茸薄传寒砧。

酒阑为话平泉旧,主人不觉怀古深。

顿拟高置此君座,空中卧听磨戛球琅琳。

研田残膏足挹注,黑云垂天清不淫。

更须我撰火招词,追招尚书听素琴。

祗忧天目天光遮不见,老蟾漆黑空萧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游天目山房的情景,通过对竹林、尚书遗迹、徽墨涂壁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山房的古雅氛围和历史底蕴。诗人提及倪文正公的往事,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竹墨艺术的热爱。他感叹自然美景的变迁,以及人事的沧桑,酒后与友人谈论往事,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最后,诗人表达了欲将此景永记于心的愿望,甚至设想在此地置琴作乐,研墨挥毫,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意蕴和对传统艺术的坚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体现了清代诗人全祖望的文学造诣。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鹰窠山

丹梯杳蔼白云笼,极目扶桑海气红。

大壑潮音雷鼓震,诸天幻影蜃楼空。

雪山势挟神鳌去,风御长驱万马同。

何必褰裳凌宇宙,新诗帝座可能通。

(0)

塞曲二首·其二

哀笳动地逼长城,细柳营中辄夜惊。

老弱婴城壮士死,将军高枕听秦笙。

(0)

苏生尔宣向尝任侠报仇兼善秦汉篆刻近从吴门过予山中作歌赠之

君不见专诸鱼肠化秋水,要离坟树悲风起。

吴宫霸气久已销,侠骨犹然香未死。

苏生宝剑光陆离,少年报仇人所知。

即今隐迹埋吴市,剑锋折作囊中锥。

黄金剖鹊大如斗,白玉盘螭压双纽。

雄心镂向方寸中,仇人血溅丹砂红。

秋山飞雨声飒飒,惨澹光铓寒白日。

看君意气尚如虎,那能老作江湖客。

丈夫腰下有昆吾,何不东枭岛夷西击胡。

试拂燕然一片石,可堪还勒汉铭无。

(0)

仲秋九日金吾弟渊泉讣至

半生南北各分天,一晤重违又十年。

黄耳走残吴地月,白乌啼散蓟门烟。

委先慈竹应难化,长未孙枝亦可怜。

老我独存君不见,梦魂飞绕落霞边。

(0)

赠友诗十五首·其十五沈国医友忠

青囊乃馀事,雅好论典坟。

家世业神术,游遨更多闻。

挥洒落风雨,高歌停白云。

服食翻自误,地下应修文。

(0)

真如击竹山房

香台昼锁白云深,化塔层层出绀林。

自拂朝衣耽独卧,每教道侣数相寻。

三天虚寂非人界,十地庄严尽佛心。

记得廿年前事否,月明如水几登临。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