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谢幼舆,宜置丘壑中。
虎头有妙理,谁谓毛颖工。
崎崎磊磊间,聊复着此翁。
平生乌皮几,不与儿曹同。
从来谢幼舆,宜置丘壑中。
虎头有妙理,谁谓毛颖工。
崎崎磊磊间,聊复着此翁。
平生乌皮几,不与儿曹同。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悟。诗人通过对谢幼舆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艺术和大自然的理解。"宜置丘壑中",意味着诗人认为这种超凡脱俗的存在应该被安放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里有对自然界深层次的尊重与融入。
"虎头有妙理,谁谓毛颖工"一句,不仅是在赞美谢幼舆的技艺,更在探讨艺术与天性的关系。诗人认为真实的艺术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在于内在的神韵和生命力,这种“妙理”是自然赋予的,超越了世人的评价。
"崎崎磊磊间,聊复着此翁"一句,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山水相亲的画面。这里的“崎崎磊磊间”,形象地刻画出山石之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象,而“聊复着此翁”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寻得心灵寄托,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安顿。
最后两句"平生乌皮几,不与儿曹同",显示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自我定位。这里的“乌皮”,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生活态度或艺术追求,而“不与儿曹同”则表明诗人的选择与常人不同,体现了一种独立和个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观念和对生命、自然的深切感悟,是一篇融合了哲思与山水之美的佳作。
水路转下乐,远赴令丁镇。
落日淡平芜,荒村带寒燐。
平时富鱼稻,税薄民不困。
莲芡亦时丰,足以禦饥馑。
江湖岁或艰,老弱行蠢蠢。
相携就淮食,不得辞远近。
四野今尽荒,百亩无一垦。
鞠为凫雁区,无复限封畛。
师行辎重随,士饱筋力奋。
经费固有常,变通亦宜论。
吾闻古贤将,羊陆开吴晋。
食足边备多,高标邈千仞。